爱丁堡艺术节

八月文化盛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

曾经有一位朋友感叹:I cannot image this city without Arts festival。这让我无端端的想到一首老歌: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将会是在哪里?如果没有一年一度的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这座美丽的城市又将是怎样一番面貌?

作为欧洲最古老的艺术节之一,爱丁堡国际艺术节(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之于爱丁堡,正如法国的阿维尼翁艺术节(Avignon Festival)之于阿维尼翁,威尼斯双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之于威尼斯,很难说清是城市的历史和气质哺育了艺术的花朵,还是艺术的盛宴赋予了城市独特的魅力。

爱丁堡艺术节

追溯历史,二战期间的欧陆艺术面临空前浩劫,英国格莱德堡歌剧(Glyndebourne Opera)经理Rudolf Bing,与许多当时英国艺术界名流群聚伦敦,冀望重新为艺术家找到一个互相交流的舞台。经过三年的筹划,终于在1947年举办了第一届爱丁堡国际艺术节。

之所以选择爱丁堡,不仅因为它“北方雅典”的美誉,也因为其城市规模、气候环境都恰好符合举办大型艺术节的要求。作为首府城市,爱丁堡也许并不如英格兰岛上的伦敦那样同时具备皇城的历史感和国际大都会的摩登气息,然而作为旅游城市,爱丁堡明媚如织的风景同样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尤其是爱丁堡的八月,盛夏将过,在苏格兰的冷冽冬季到来之前,是一年中最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白昼时间最长,雨水最少,阳光和白云的阴影洒落在爱丁堡城堡之上,如同画家精心描摹光影变幻的印象派油画。

这里不是伦敦,由地底纵横交错的管道(tube)联系着整座城市的命脉。在这里,几乎靠步行就能探访每一处的历史遗迹——有一位在爱丁堡念大学的朋友对我说,爱丁堡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它不只一个中心,在爱丁堡,处处都是风景。每年的八月,这座古老的都城都会摇身变为巨大的城市剧场(City-theatre),那些遍布于城市各个角落历史建筑,变成了装饰风格各异的表演场地。而正是因为爱丁堡的walkable,对于那些多线作战的艺术节爱好者来说,在各个场地之间奔波将会是乐此不疲的经历——却也不至于感到力不从心。

同样,和伦敦西区(West End)附近隐隐传来的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或是剧院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不同,在爱丁堡城内回荡的永远是穿着格子裙装(Kilt)的街头艺人吹奏的风笛乐声。这样的轻松随意随着八月的到来而有了悄悄的改变:维也纳爱乐,柏林爱乐、法国和德国一流的歌剧院都曾为爱丁堡献艺,这些具备世界水准的艺术节目,极大的促进了欧洲文化和艺术的交流。

为了更进一步,艺术节在六十年代开始邀请欧洲以外的表演团体,其中不乏来自美洲、非洲和亚洲的顶尖艺术家。比如台湾传奇剧场的艺术家吴兴国和他的跨文化实验京剧,《李尔在此》(2011)和《蜕变》(2013),就曾先后两次在爱丁堡登台。

近年受邀的节目则更趋向多元,相比传统的音乐节目,舞蹈、歌剧的受欢迎程度大有后来居上之态。事实上,除了国际艺术节和边缘艺术节(Fringe Festival)以外,还有军乐队分列式(Military Tattoo)、爵士艺术节(International Jazz Festival)、国际电影节(Film International Festival)、书展(Book Festival)。

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爱丁堡艺术节其实只是个笼统的名字。其背后包含着爱丁堡一整个八月的文化艺术活动。走在王子大街上,迎面塞来的各种宣传广告总是让人眼花缭乱,无法取舍。相比群英荟萃的国际艺术节,很多年轻人反而更偏爱鱼龙混杂的Fringe Festival。票价低廉或许是原因之一。我曾参加过Forest Festival的互动式演出(participatory performance)《I wish I was lonely》。 道具仅仅是几把椅子,一只话筒,免费对观众开放,只不过在演出结束后自愿缴纳几个硬币的donation而已。

更为重要的原因——在Fringe Festival那些青涩、简陋、怪异的表演背后张扬跋扈的活力、创造力与想象力,总能让人激动和感动。在Assembly Hall里,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The Royal Conservatoire of Scotland)的学生演绎的《Avenue Q》,或许不如Broadway或者West End剧场里的音乐剧那样精致绚烂,但那些年轻的歌喉歌唱着后青春期的爱情与迷茫,竟然别有一番感同身受的滋味。

说来有趣,边缘艺术节的诞生竟和当年米兰两家欧洲豪门足球俱乐部之间的恩怨纠葛颇有些相似。时光追回到1947年,当时全欧最富盛名的音乐家,如Schnabel、Szigeti、Fournier及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都齐聚第一届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然而,其它小型表演团体,却在来到这城市之后被拒于表演大堂之外,于是有8家剧院愤而另组一个艺术节,即Fringe Festival。这一段轶事,竟无意间促成了今日边缘艺术节的色彩纷呈。

不设门槛,重在参与,是Fringe Festival的精神和宗旨,也是它更受年轻人欢迎的重要原因。如果说国际艺术节代表了欧洲最高艺术水准的展示,那么对于那些热爱Arts和Performance的艺术家来说,Fringe Festival代表了起点和未来,实践和梦想——甚至什么都不代表,仅仅是出于那一腔对艺术的最纯粹最由衷的爱。

Fringe这一名字似乎就注定了其游走于主流的国际艺术节边缘地带的命运。但是如果没有Fringe Festival, 八月的爱丁堡会不会多了一分阳春白雪的曲高和寡,却少了几分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生机和活力?同样的,如果没有爱丁堡国际艺术节,那么八月的爱丁堡又会是什么模样?

我想,爱丁堡依然会是爱丁堡,一样的游人如织,明媚似画。但是,不会有那些在每个八月准时坐地起价的房东们;不会有那么一群人,早早的订好了机票和住宿,丝毫不关心羊毛、格子裙和穷游锦囊,却对着艺术节网站上的Calendar反复斟酌,然后郑重其事又纠结无比的在上面画下每一个圈;不会有那么多人,在排着长长队伍等待表演的相视一笑间,生出许多惺惺相惜的了然和喜悦。如果你不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那么,或许你很难体会这其中的差别。

也许只有真正的置身于那座城市的明媚八月,才能体会到爱丁堡艺术节与爱丁堡,正如这世间诸多美好的相遇。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欧也OYeah,不代表荷兰在线观点。

扫一扫,加欧也微信
欧也二维码

 

欧也 oyeah
欧也 oyeah

欧也是荷兰在线旗下的泛欧社群平台,由一伙儿旅居欧洲各国的媒体人、艺评人、学者、作家和留学生等各行各业人士组成。欧也,欧洲地图的显微镜,关注你可能想知道的欧洲。欧也oyeah微信号:oyeaheurope

欧也二维码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