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忠贞管理

王曦影:“忠贞管理”防出轨 女人比男人更热衷?

(荷兰在线特约专稿)最近读了一篇学术奇文,标题有些诡异 ————中国恋爱忠贞管理的性别差异。

Fidelity Management,即便将这个术语翻译成中文“忠贞管理”,听起来还是有些不知所云。但如果问你,你有没有偷看恋人的手机短信呀?有没有在对方出差的时候晚上11点打电话,名曰关心,实为查房呀?一说这些,你肯定心领神会,恍然大悟 。

文章还进一步将忠贞管理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开的忠贞管理,例如,直面对方,“你到底去哪里鬼混了?”;另一种则是私下的忠贞管理,虽然心怀疑心,却强作镇定,像个密探一样,明察秋毫,关注一切风吹草动。作者们根据对中国恋爱文化的了解,认定私下的忠贞管理必然更加普遍。

文章开宗明义,出轨在恋爱关系中相当常见,可是心怀疑心的伴侣究竟如何应对对方可能的出轨,却一直是个谜团。 所以作者们在北京、武汉、大连和广州向18—26岁的年轻人们发了232份问卷,力图解开这一现实生活中最大的谜团。他们发现,98.7%的受访者都曾有过忠贞管理,只有三位受访者(一位男性,两位女性)宣称他们坦坦荡荡,从未干过忠贞管理的勾当。 总体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热衷于忠贞管理, 不管她们自信与否,不管她们对亲密关系满意与否,她们都对忠贞管理充满热情;对男性而言,越不自信的男人,越对亲密关系不满意的男人,才越热衷于忠贞管理。

虽然我从来不相信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一分为二的本质主义论断,虽然我也不相信232个方便性样本的问卷能说明全国的状况。但这篇文章描绘的性别差异还是值得关注,这一结论仿佛在说,在怀疑恋人,偷偷摸摸试探恋人和管理恋情这件事上,男性更有理性,他们只有在自己不自信,或关系急转直下的时候,才会这样做。

相比较而言,女性则显得有些疯狂非理性,不管自己是否貌美如花,不管与恋人是否还在如胶似漆,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作者从心理学解释,女性更敏感,更关系导向,更容易嫉妒怀疑和搞一些爱情测试,我对这一解释大不以为然。女性之所以在一段看似美好的关系中也会不安,也会觉得岌岌可危,甚至控制不住要去寻求对方出轨的蛛丝马迹,原因应该至少复杂于“女生小心眼”的狭隘论断。

首先是那无孔不入的“剩女”话语,这个世界真奇妙,在计划生育的操控下,目前男女出生比率已经是118:100,“剩男”大大超过“剩女”,27岁的未婚男女高达199:100,33岁的未婚男女比例更是高达293:100,本来这是一个剩男时代,可是偏偏剩女话语喧嚣至上。女生进入20阳光灿烂,可迈入27就岌岌可危,社会学者洪理达发表最新著作《剩女》力图揭示,妇联和国家官媒如何联手打造剩女话语,剩女话语使得女生们视结婚为终极目标,在两性关系中勇于奉献、甘于牺牲,自觉自愿在房产证上只写户主的大名,在2003年至今一线城市地产八倍增长和婚姻法解释3的左右夹击下,痛失房地产财富积累的大好机会。女性经济不独立或者是经济上有依赖,向来是家庭暴力发生的危机因素。改革了,开放了,日子好过了,性别却更不平等了。在这个“男人四十一朵花,女人三十豆腐渣”的婚恋市场里,对自己有信心容易,对恋人和恋情有信心却难。

还有那 “厌女症”男权文化阴魂不断绵延悠长。古代君王昏庸,偏要将亡国归罪于“倾城倾国”的红颜祸水;近代康梁维新,倡导新文化运动, 认定妇女弱,则国家弱,所以要解放妇女;即便如今,女孩子小学成绩好,大人们说,上了中学就不如男孩子了;女孩子和男孩入大学即将持平,专家就高呼要“拯救男孩”了,各个高校就赶紧提高女生的入学分数了;女孩读了博士,更是成为“男人、女人、女博士”的第三类人了。女生“干得好”,生怕被贴上女强人的标签;女生“嫁得好”,又怕被人斥为“拜金女”。 哪个女生不想既“干得好”又“嫁得好”,可是社会学家们总喜欢追着她们去研究一下“事业和家庭该如何平衡”。

在这样的文化浸淫下,女性不自觉就成为了忠贞管理的热衷参与者。我们经常在网络、小报、电视剧上目睹“大婆”和“小三”交恶相向,大打出手。我总在设想,如果哪一天,她们可以心平气和,一起做主,共同协商亲密关系何去何从,该有多么姐妹情谊,普大喜奔。

(原题:忠贞?管理?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敬请关注荷兰在线微信账号(helanonlinechina),更多精彩资讯,手机专送。

荷兰在线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荷兰在线中文网
腾讯微博:@荷兰在线

王曦影
王曦影

王曦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性别研究和妇女研究,关注的议题包括:性教育、恋爱与婚姻、反对基于性别的暴力和艾滋感染妇女等。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