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考试中的荷兰小学生

荷兰小学教育“耽误”了孩子?

近日和国内友人聊起小学教育,相比国内要满6岁才能上小学,荷兰的孩子4岁就告别幼儿园上小学了。千万别误会,以为是荷兰人热衷于超前教育,要开发儿童早期智力。其实,荷兰所谓小学的头两年,都是玩耍加游戏,一直到三年级才开始学点正经东西,比如数字、字母什么的。所以荷兰的小学总共有八年。回想起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平时很少听她说有关学习的事情,每每问起,她总是以“很好”作答, 言简意骇,不多费口舌。只有说起学校的体育赛事或者文娱活动之类,在我们看来是“业余”的项目时,才眉飞色舞并滔滔不绝。我们常常很纳闷, 她的所谓“很好”是个什么标准?

女儿上的是荷兰的公立小学,那倒是真正的义务教育。不但不用交学费,连书费、本子费都一概不用交一分钱。这样的好事听起来不错吧?但是也带来一个问题。因为课本都由学校提供,为了节省开支,一本书就得代代相传。也就是说,孩子们都是“借用”学校的教科书。这些课本为保多年重复使用装订考究,不允许孩子带回家,也不允许在上头涂涂画画做笔记,笔记必须记在老师发的笔记本上。结果是,我们除了开学时的一次家长会上得以浏览他们所有的课本外,其余时间,永远无从看到他们的课本,也搞不清楚学校的具体进度,孩子到底学了些什么。更不用说他们学的东西还挺杂,什么数学、语言、历史、地理、交通、自然,手工、音乐、戏剧,后来还加上了英语。平时的作业都要求在学校做完,每周只带回家两张纸的家庭作业,基本在半小时内完成。更让人无法控制的是他们的考试,好像每个星期都有一门课有考试,但是除了历史和地理考试事先通知让回家准备外,其余都是说考就考,完全没有准备一说。也许是因为这两门课需要记忆的比较多?而且所谓的准备也不过是将自己做的笔记带回家看看。我常想,要是她本来就记错了呢,那不是学错了吗?但是因为我们看不到课本,所以也无法具体指导,真是想帮忙都使不上劲,一切靠她自己。

至于考试的成绩那就更模糊了。如果不是我们穷追不舍,总是被一个“很好”给打发了。仔细追问下,女儿才会说她考了一个“7”分什么的。荷兰学校的记分是10分制的,而且试卷从来不让带回家。我想她怎么总是自我感觉那么良好呢?10 分里头得了7分就作满意状,7 分不就相当于70分吗?换了我当年,不是要痛不欲生了吗?当年的我总想知道班里别的同学考了几分, 企图参照一下,以确定自己的分数是不是真的“很好”。可是女儿总是不知道别人的分数,最多只知道坐在她傍边的同学考了多少分。在我的逼问下,她只好义正词严地“教育”我:“我们老师从来不公布所有人的分数。老师说:分数高的同学也许希望别人知道他的分数,但是考得不好的同学也许不希望别人知道他的分数。所以大家只要知道自己的分数就要够了,看看错在哪里,改正了就行。”我听了语塞。

回想我的中小学时代,考试排行榜那可是近乎“神圣”啊。 似乎不那样做,就无从让优秀的学生闪闪发光进而“更上一层楼”;让差生无地自容进而奋发图强。似乎不那样做,优秀生的家长就不能春风得意,进而更严格要求他们的子嗣;而落后生的家长就不能羞愧恼怒,进而对他们的后代进行鞭策和教育。如果说高考是学习的终极目标,那么“考试排行榜”就是一个个短期目标,学习的动力则来自一次次的互相攀比。至于将分数与排行榜张贴在最显眼的地方示众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管你怎么感觉呢,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好意思,本人从来只尝过高踞榜首的沾沾自喜,从来未曾哪怕设想一下榜末同学的感受。在听过女儿的“教诲”后,才多想了一些。是啊,为什么每次都要公布所有人的考试成绩呢?考试的目的何在?女儿老师的话让我开始意识到:1、学习的目的不是互相攀比,攀比更不应该是学习的动力;2、从小尊重个人的隐私和尊严,就是从这样的小事开始的。

后来我们发现,要想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可以同老师约会面谈。他们的每一次大小测验,老师都有详细的记录。因为八年小学的整套记录,将会作为孩子升入哪类中学的参考。荷兰小学生升中学根据四方面的因素决定:1、整个小学阶段的发展记录;2、全国统一小学毕业考试成绩;3、小学老师对孩子的评价;4、家长对孩子的评价。综合这几方面的考虑,最终决定孩子上哪类中学:是专门培养今后大学科研人才的中学,还是培养大专生的中学, 或者中等专业学校,低等职业学校等等。和国内家长大多渴望孩子能就读重点中学不同的是,荷兰家长普遍认为:最理想的状态并不是我的孩子上了最高级的中学,而是我的孩子到了他该到的地方,他力所能及并能发挥特长的地方。

注: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敬请关注荷兰在线微信账号(helanonlinechina),更多精彩资讯,手机专送。

荷兰在线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荷兰在线中文网

腾讯微博:@荷兰在线

章因之
章因之

浙江杭州人,毕业于荷兰莱顿大学,并于该校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