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家庭

失独:政策语境下的个人悲剧

(荷兰在线特约专稿)死亡,不只是生物属性的变化,更是一个社会现象。死亡由某些因素诱发,并影响着周围的事物。人近而立之年,死亡率曲线开始爬坡,对于死亡的理解也更成熟和深刻,难以承受却可能随时光临。

前些天,跟高中同学聚餐,席间说到环境污染,提及一同学,不久前得癌症走了。他是家里的独子,父母是老师,两年前查出癌症,治疗无果,临走前一直跟同学念叨着自己的不孝。白发人送黑发人让原本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老人因丧子之痛而中风在床,无人照料,更是让人唏嘘不已。不由得,开始感怀儿时与自己争抢糖果和母爱的兄弟姐妹。由于他们的存在,即使出现意外,至少不必让父母承受失独的生命之重。

据《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估算,全国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已超过百万个,且每年新增7.6万个。另据分组死亡率测算表明,1975~2010年出生的2.18亿独生子女中,将有2000万在25岁前死亡,超过1000万对夫妻将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孩子,成为孤苦无依的失独老人。这些老人年龄大多在50岁上下,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八十年代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人到中年遭遇丧子之痛。

多数家庭在失去孩子之后,陷入了困境和崩溃,经济上老无所养、病无所依,情感上由于失去精神支柱而导致家庭冲突、社会隔离,晚景凄凉。有些失独父母为了避免熟人怜悯和尴尬,晚年背井离乡,断绝了所有人际往来。有些失独父母则遁入空门,希望借助宗教的力量实现自我解脱,在晨钟暮鼓间驱散内心的痛苦。更有60岁的失独母亲,不顾大出血的危险,坚持通过试管婴儿再生子女。年老力衰的她不得不辛苦挣钱来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近些年,国内各界一直在讨论失独问题,并试图寻求国家赔偿,然而却被以“没有法律依据”为由,加以拒绝。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失独给改革提出迫切要求的同时,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我国的政策话语体系。二十世纪80年代初,国家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强调每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并将计划生育写进宪法。由此,官方政策导向由建国初提倡的“人多力量大”、“光荣妈妈”转向“少生优生”,提出了“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的口号。这种强势话语的基本假设是,集体等于且高于个体,个人服从国家,以此实现大国繁荣。利益集团将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福利“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消除个人特征和偏好,以集体目标和荣誉感来替代个人利益,并通过各种仪式、运动和奖惩来党同伐异,形成一个稳定强大的系统。

在所谓集体理性的主导下,决策者为计划生育设置了一个黑箱,黑箱里包含了以下几个要素:一,大国战略是最优选择,且利益均沾(国家养老和民族自豪感等);二,密集的人口阻碍经济增长;三,如果没有外部控制,人类会像低等动物那样不停交配繁衍后代,并以此为乐。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和奖惩将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贩卖给民众。这个过程充斥着谎言、暴力和血腥。

在整个系统中,每个人都是匿名化的存在,并在强势话语面前进行着自我阉割,很容易不知不觉进入,诸如:“钉子户妨碍公共建设,该被强拆”之类的大国思维模式,我们姑且称之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任何质疑和犹豫,任何个人不幸和痛苦,都被归结为个体原因或者发展路上的“必要代价”。 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被催眠,被骗进政策黑箱,习惯于集体至上和少数服从多数,习惯于大国思维和被代表,没有科学的质疑精神和思维能力,更缺少一种人文关怀。

我们不会去思考日本等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如何实现经济繁荣,我们不会去思考人类的交配繁衍行为的动态变迁,我们更不会去思考政策的成本收益以及某些“代价”的公平合理性。失独就是这种政策语境下的个人悲剧,在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灾难前,这群人可能经历过无数次的运动和教育,在积极响应“只生一个好”的计生国策后,唯一的孩子却不幸离世,最终他们发现,自己“被骗了”,老无所依了。说好的“国家养老”在哪呢?

当前,尽管对失独家庭的处置政策尚未明朗,反思却应该继续。未来,我们的公共政策领域能否建立哈贝马斯式的公共事务平台,让不同利益群体进行科学对话和思考,避免政策黑箱式的戏码,探索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至少,在某些独特的政治生态下,这种努力任重道远。有些地方,处处是黑箱,科学公正的思考能力和人文关怀却是稀缺品。

突然想起,一大学老师曾对我说过的一句话,“计划生育应该坚决执行,要不然穷人使劲生,又没有能力教养,最后全丢给国家”。

(特约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内容:

允许单独生二胎:“习李”挠到了老百姓的G点
 

一个没有根的群体 - 中国失独者
 

专访《大国空巢》易富贤:计划生育始于民而止于民?
 

 

Frank Zhang
Frank Zhang

获中国知名高校博士学位,从事弱势群体保护和公共政策研究。生于东南滨海小镇。少时用心于学,无奈命途多舛,生计无着。隐于闹市,以书为伴,贩物维生。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随波逐流。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