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战争与恋爱政治

王曦影:颜色战争与全球恋爱政治

六岁的儿子在美国波士顿的幼儿园做插班生,只有20个人的班级,竟有来自7个国家的小朋友  —— 中国、印度、斯洛文尼亚、捷克等 —— 简直就是一个小小联合国。

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我们的身体”这样一个章节,做了花花绿绿的表格,小朋友们把自己的身高刻在墙上,在表格里填上自己眼睛的颜色,皮肤的颜色,头发的颜色以及形状 (直发还是卷发、长发还是短发)。老师的设计挺有创意,用意也很正面 ——让每个孩子欣赏独特的自己、尊重多元的差异。

然而,事与愿违,儿子却通过这一实践发现了差异。他很认真地对我说,我比较了一下,还是白人最好看。我为他的结论感到震惊,努力避免运用种族主义之类的大词和他讨论这个问题。我问他,可是我们也不是白人呀?如果别人觉得我们不好看你会难过吗?各种肤色都有各种肤色的美丽呀!我的干预似乎效果并不明显,儿子觉得他找到了他所相信的真理。

与一美国友人分享这个故事,作为社会学家的男性白人的他反应有点激烈。他说,我不理解,这个社会究竟怎么了?有很多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很多其他族裔的美国儿童都认为白人最好看,这显然对于他们的身份建构和自我认同非常不利。他还说,“我从来都不能理解这一点,约会金发碧眼的女孩好像约会我的姐姐,我从来都觉得非洲美国人或亚裔更对我有吸引力”。他那铿锵有力的证词,自然有他的亲密清单为证,他娶了一个非裔美国人做太太。

从审美角度而言,他也许是一个例外。大多数成年人只是碍于政治正确的原则,不会像儿子那样戳穿皇帝的新装那样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朝报刊厅一站就知道了,这个社会主流的颜色究竟是什么。黄黄绿绿的杂志封面,有几个有色族裔的封面人物呢?一个美国朋友初次来北京,对我说,她为大街小巷充斥着西方美女的广告感到震惊。她要是不说,我还真没有意识到。

从恋爱婚姻实践的模式而言,他又不那么例外。 一位孟加拉的女友曾经和我分享她的观察:哎,你不觉得,在美国,很多中国人与白人约会,也有很多南亚人与白人恋爱,但是却很少看到中国人和南亚人约会或恋爱。颜色与性别一起建构一个恋爱的金字塔。 大家都留意到,中国女孩与西方男性恋爱结婚很多,但是中国男性与西方女性恋爱结婚的却很少。 高加索族裔与其他族裔建立亲密关系很多,但是其他族裔之间交往或通婚却似乎相对较少。在我的恋爱研究课题中,我曾经访问过一个有着与不同族裔外国男性交往经验的女孩,她说的一句话,很有意思,“我和德国男友在一起,有一种自豪感,和我的非洲男友在一起,有一种自我优越感”。这两个看似不同的自我,相互扭结,书写和建构种族原型权力和差异的全球恋爱政治。

2013年夏天,在一国际会议上,我报告在北京开展的亲密关系的研究,顺带提了一句“白富美”成了最理想女性择偶对象的代名词。一个印度裔美国人,致力于推进有色族群性小众权利的NGO领袖,提了一个很有启发意味的问题。他问,为什么在中国,“白”(whiteness)那么重要?

当然,“一白遮百丑”是中国长久流传的俗语。强调白,不仅仅是颜色的偏好,也是阶层的象征。白也不仅仅是中国的风尚,日本、韩国也不例外,夏天一到,防晒和美白成为亚洲美容界最为永恒的主题。然而,在美国和欧洲,美黑(tanned)已经成为新的流行和时尚。这仿佛是个起点不公平的赛跑,我们努力在跑,却永远都追不上。

注:本文为特约专栏,不代表本网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你可能也感兴趣的内容:

谁是老外眼中最美和最丑的中国明星?(视频)
 为什么你泡不到洋妞?

 

 

王曦影
王曦影

王曦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性别研究和妇女研究,关注的议题包括:性教育、恋爱与婚姻、反对基于性别的暴力和艾滋感染妇女等。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