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生力军】十年后,梦想还在吗?

参赛学校:复旦大学

学生:黄一菡 指导老师:孙玮

2004年,井上雄彦用粉笔画满了一所废弃中学23间教室的黑板,描绘出《灌篮高手》大结局十日后的樱木花道们。2013年,一群看《灌篮高手》长大的复旦毕业生创立了“十年后”网站(10years.me)

这是一个基于未来时间轴的匿名社交网络,属中国首创。在这里,你只谈正经事。你可以自由分享关于未来的真实想法,打造独一无二的梦想空间,一条时间轴供你创建8个盒子,每一个盒子都是你为实现终极梦想制定的阶段性目标。与其说它是个创业社区,不如说是段思考剪辑。

创始人笪兴说:“我们在做最颠覆性的社交平台,颠覆现有社交网络的浅薄、琐碎。我们是为了改变一些东西而创业。”

一切从梦想开始连缀。“十年后”的想法可以追溯到笪兴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年,“当时我完全不会编程,也没有任何商业思维,就想做一个网站。我用画图工具把网站的原型图画了一下,马上丢到了脑后。”

大三暑假,笪兴试图捡起当年的创意付诸实践,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落地。这像在心里挖了个洞。后来他拿到科恩咨询的offer,心里的洞却并未随时间而填埋。工作一年,笪兴看着公司的老板和合伙人,“我发现他们的生活并不是我想要的。我花了两三周时间不停地想我要什么,最终我想明白了,我要创业。如果你问我十年后我想做什么,我的理想状态是在一个自己创立的公司里,做想做的事。”

笪兴选择用未来的眼光衡量今天的自己。看见十年后的自己,每一个今天就变得更有“未来心”。他请了无薪长假,转型90后创客,把全部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创业中。从为他人打工到为自己打工,笪兴对硅谷传奇肖恩·帕克那句“创业就像嚼玻璃”有了深刻体会。不止是熬夜打拼到凌晨,更多时候,今天才获得一笔投资,明天团队似乎马上要散架了,后天用户增长为零……瞬间从执行者跳入决策者角色,压力和割裂感无时不刻如影随形。

用另一位创客许可的话说:每天的工作之上,没有人在帮我负责。然而,刺激他们的或许正是对自我命运的掌控。当个体的认知和决策变得举足轻重,同时也意味着个体最大化的自我彰显。“和上一代不同,我们更渴望定义自己而不是依附体制。”笪兴谈起父母的反对,“他们觉得大学生创业不靠谱。某种程度上,他们代表了中国社会对创业的认可度。”

数字化浪潮中成长的90后正在成为新一代创客。传统文化对他们影响相对有限,他们的性格和价值观被这些关键词裹挟:市场经济,信息技术,全球化,人文思辨,公共讨论。他们让社会变得更年轻,也更幼稚。比起欧美,中国正处于变动、开拓和探索的时代。今年新发布的《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显示,中国创业环境在6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36位,2012年创业环境综合指数为2.8分(总分5分)。相较改革开放初期,当前中国创业壁垒更为复杂,新企业的成长并不容易。在巨大的防火墙阻挡下,更为稳妥的创业方式是复制国外已经验证过的模式和经验,而非凭空生产全新的产品和理念。

但笪兴还是决定满怀信心地试错一把。“他们告诉我梦想是个弱需求,陌生人社交带不起流量,缺乏用户痛点……有人说,十年后你的网站早就不存在了。但我知道,任何想法都不会贴着一定能成功的标签,Twitter刚发明时大家觉得这简直是世界上最蠢的点子。当我们把想法变成产品,它一定高于最初的想法。”

梦想是他们强大的需求和精神源泉。许多用户给“十年后”写邮件,甚至有实习生专门从香港台湾飞过来义务做设计。“中国人往往觉得梦想是个很严肃的事儿,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也不一定要叫做梦想。‘十年后’做的就是把未来的你和今天的你联系起来,让你有一颗‘未来心’去一步步实现未来的你。人不是屈服于环境或外力,而是被自己的内心一再拖垮。我相信人有关于梦想的原始本能,我相信我能改变世界。我已经改变了一些人,他们就是世界的一部分。”

注:本文为传媒生力军参赛作品,不代表本网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传媒生力军优秀参赛作品
传媒生力军优秀参赛作品

“传媒生力军”2014全球新媒体创作邀请赛首次进入中国,来自人大、中传、复旦、暨大、厦大、川大六所知名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生力军,将在“荷兰在线”这个国际媒体平台进行一场梦想与实力的终极PK。大赛分初赛和决赛,贯穿2014全年,优秀作品将在网站及各社交媒体平台陆续刊登,敬请关注。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