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大国的烫手山芋

乌克兰:大国的烫手山芋

(荷兰在线特约专稿)在乌克兰国内政局发生一系列戏剧性变化后,这个位于东欧与俄罗斯之间的地区大国陷入了风雨飘渺的境地。乌克兰的命运,至少在目前看来,不掌握在基辅手中,但也未必掌握在莫斯科、华盛顿或者布鲁塞尔手中。
 

乌克兰

在一系列戏剧性事件后,亚努科维奇出逃,反对派上台。然而,上台后反对派就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危机。首先是国内局势危急,东西部之间在政治诉求方面有着显著差异。东部不少地区都出现了亲俄的示威活动,甚至成立自治政府声称效忠于俄罗斯,而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在俄罗斯支持下干脆在近期公投来决定自身的命运。而西部地区作为反对派的大本营则更加偏向于欧美。虽然这种东西部差异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但到目前,地区政治诉求上的差异已经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其次,现在的乌克兰不同于“橙色革命”时的那个乌克兰。乌克兰临时总统图尔奇诺夫上台伊始就宣布外汇储备也达到历史低点的150亿美元,急需经济援助。虽然欧美承诺对乌克兰提供经济援助,但这些援助有着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等苛刻的条件。与此同时,在亚努科维奇倒台后,俄罗斯停止向乌克兰发放救助资金,并且取消了天然气价格方面的优惠,这无疑令乌克兰经济雪上加霜。独立之后的乌克兰,其经济始终没有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源于苏联时代的东西部巨大的经济落差导致乌克兰西部地区的经济进一步萎缩。与“橙色革命”相比,乌克兰目前糟糕透顶的财政状况成为其政治动荡的倍增器。

乌克兰国内僵化的政局以及乌克兰临时政府的行政能力也变相加剧了局势的动荡。乌克兰现今的政治人物,无论是亚努科维奇,还是库奇马、尤先科或季莫申科,贪污腐败寡头政治都可以套用在这些人身上。政府的更迭以及议会的重组无非是代表谁去坐庄罢了。而现在的临时政府则缺乏必要的行政能力。上台伊始就解散强力机关,逼迫军警下跪道歉等一系列反攻倒算的行为显示其缺乏政治智慧,而其他一些不可思议的行政命令则表明街头政治家终究缺乏治国理念。乌克兰军队的倒戈更加说明临时政府的控制力越来越差。

在这样一个局面下,基辅的临时政府正在逐步丧失对乌克兰未来命运的发言权。

俄罗斯

俄罗斯已经没有了前苏联的实力,欧盟与北约的东扩一度令莫斯科只能靠挥舞核大棒来应对危机,但即便如此也不能阻止西方步步逼近的脚步。对俄罗斯而言,乌克兰就是最后的战略缓冲区,失去了乌克兰,那么俄罗斯就不得不直接面对西方。所以,一个统一且亲俄的乌克兰是最符合莫斯科的利益的。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维持一个统一且亲俄的乌克兰有点遥不可及。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对俄罗斯来说最为重要,它不仅为俄罗斯提供了温水港以及保障了对黑海的控制,俄罗斯也通过黑海从而进入大西洋与印度洋等开放水域。克里米亚半岛也为屏护着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的石油这一战略支柱。如果克里米亚半岛倒向西方,那俄罗斯失去的不仅仅是黑海,而是俄罗斯的软下腹直接受到威胁,这将使俄罗斯处于在二战后最为严峻的地缘政治格局当中。这样就不难理解莫斯科迅速地控制住克里米亚半岛的动作了。

虽然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半岛上暂时赢得先手,但这不足以让乌克兰的局势向着有利于俄罗斯的方向发展。随着俄罗斯的介入,东西部之间的鸿沟恐怕只会越来越大。一个亲俄的东乌克兰固然可以充当一个战略缓冲,但如果这种缓冲需要俄罗斯的直接介入与支持,那么俄罗斯所要付出的代价与投入也是巨大的,特别是改变二战后政治版图不是一个受欢迎的动作,即便是在有先例的情况下。对于乌克兰西部地区,莫斯科没有太多的手段将其笼络过来。即便如此,莫斯科也会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战略缓冲,使用经济与其他手段不断敲打基辅的反对派,迫使其保持一定的倾向性。

对于普京而言,看似强硬的回应其实更加反映出其所处环境的险恶,他手中没有多少可以打得好牌,因而出牌的时机选择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欧美

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离不开欧美的推波助澜,但现在局势的发展恐怕也是出乎欧美的意料。

短期来看,不论是欧盟还是美国都没法单独满足基辅提出的350亿美元援助的要求,何况在莫斯科已经开始使用经济手段制裁基辅情况下,这些援助都未必够用。从长期来看,扶植乌克兰经济复苏需要远不止此的援助,即便如此,经济能否恢复还是一个未知数。对于尚处于金融危机余波当中的欧美而言,如何说服国内拿出真金白银绝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

对于欧盟与北约的东扩,俄罗斯已经用行动表达了不满。欧盟与北约不得不考虑乌克兰能够为它们带来什么。一个倾向西方的乌克兰,哪怕只是西乌克兰,也可以将俄罗斯挡在欧洲大门之外。但是,要维持这个倾向西方的乌克兰是需要巨大的代价的,而且在短期内也无法获得什么。在经济上,乌克兰人均GDP远远低于任何一个欧盟成员国,其西部以农业为主且人均收入相对较低,这样一个烂摊子想要达到加入欧盟所规定的财政目标是相当困难的,这也意味着欧盟可能不得不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反过来,乌克兰未必能给欧盟带来经济上的优势,反倒可能是一个大包袱。

在军事上,即便乌克兰加入北约,北约也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维持住这条与俄罗斯直接接壤的“战线”。冷战结束后,欧洲各国军费预算普遍下滑严重,导致欧洲军事实力严重下跌,前不久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就暴露出,即便是英法这样的传统欧洲军事强国也无法单独完成对利比亚这样国家的军事打击,自然就不用说对俄罗斯了。无论北约是直接部署力量在乌克兰境内,还是部署在乌克兰周围,这些都不是北约中的欧洲盟国可以单独办到的,而美国也不太可能在乌克兰周围长时间部署军力。在其自身经济危机尚未结束,军费开支面临大幅削减的情况下,在乌克兰附近增加军力,就无法完成“重返亚太”这一目标了,而美国在乌克兰的利益考量显然与欧洲盟国的考量是不一样的。从整体考虑,如果北约在乌克兰附近只部署象征性力量,则未必能够阻喝俄罗斯,甚至造成误判;而部署大量的军力,则未必能够威慑俄罗斯,使其放弃任何挑衅的打算,同时所需要的人力与财力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以目前欧美的现状而言,单独解决乌克兰问题是不太能的,所以还是需要与俄罗斯对话争取达成妥协,但即便达成妥协,乌克兰局势本身也有着许多变数。

中国

乌克兰局势的发展对北京而言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北京在乌克兰没有直接的战略利益,本来不会被卷进这个旋涡,但是在克里米亚半岛发生变故后,北京面对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北京理解克里米亚半岛是俄罗斯的核心利益,在中方的一系列表态中也表明中方目前不会承认基辅政权,认为“乌克兰局势走到今天这一步事出有因”。中国也视俄罗斯为亲密的战略伙伴,在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上保持协调一致。在目前这样一个一超多强的全球格局下,支持与其自身有着较多共同利益的俄罗斯,这本来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也是义务,更是“双方…在涉及对方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的实际行动。

但是从另一方面考虑,中国反对俄罗斯肢解乌克兰,“历来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在这一事件上“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在现今的国际事务中,结合自身的情况,不会公开承认任何不经相关主权国家承认的领土变更或主权变化。考虑到中国目前也要捍卫领土与主权完整,在乌克兰事件上对俄罗斯的支持反而会使自己陷入一个被动的境地,特别是在俄罗斯的举动也与自己一直坚持的原则所不符的情况下。在这种考量下,支持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半岛上所采取的行动便会伤害中国自身的核心利益。

北京在乌克兰问题上遇到的困境只是暂时的,但未来可能还会出现类似的困境。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北京并没有明确画出一条红线,指出在何种情况下中国会支持,而在何种情况下,中国一定会反对。

(特约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秦宁

80后,曾在欧洲求学,主攻政治学,侧重欧洲研究,现就职于某国际组织驻华机构。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