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愿意“嫁”给谁

女博士愿意“嫁”给谁

(荷兰在线专稿)每逢佳节被相亲,是中国很多大龄男女的传统遭遇。也许是年前政协委员罗必良关于“女博士贬值”话题的延续,今年春节的催婚和逼婚舆论聚焦到女博士身上。新浪微博一个调查显示,七千名被调查男士中有三成不愿意娶女博士。

媒体通常认为,女博士在婚恋方面遇到的障碍主要有两点:第一,她们学历高,能力强,挣钱多,不符合“男强女弱”的传统婚恋观;第二,她们经年求学,谈婚论嫁时已老大不小,多数成了“剩女”(中国教育部2007年作为“新词”发布时的官方定义为“27岁或以上的单身女性”)。

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她们主体意识强,独立精神够,不甘心服从于男权社会对女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她们也红袖添香夜读书,却不是为了伺候男人,而是自己学习;她们也妆罢低眉问夫婿,却不是为了取悦公婆,而是自娱自乐。

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现实情况更加复杂一点。

三成拒娶之类的调查中,将“女博士”换成任何标签贴在女人身上,比如“低学历女人”、“贫寒人家女子”、“富二代千金”、“爱猫女”等等,结果一定不会更好。武汉媒体的一个调查说,“八成武汉男人敢娶女博士”。其实新浪微博的调查也可以表述为,“七成男人愿娶女博士”。当然,“敢娶”、“愿娶”都是错误的取态,这样的调查本身就很不严肃。不过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女博士没有想象的那样不受欢迎。那三成男士中,恐怕有相当部分属于“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他们知道,女博士压根儿就不会把他们当作婚恋的考虑对象,从而产生焦虑和愤怒,利用调查和留言的机会对女博士表达否定甚至诅咒。

这并不是说,上述女博士的婚恋障碍不真实。其中的秘密在于,除了性别歧视之外,中国社会还存在阶层歧视。无论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旧传统,还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宣传,都让女博士处于受人尊敬的社会上层。这一社会地位,对性别歧视既有加强,也有抵销。

女博士数量近年快速增长,除了女生在本科和硕士毕业之后就业困难之外,社会对学历的肯定、甚至学历崇拜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在长期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中国,大多父母都会倾尽全力支持女儿读书,并为女儿拥有博士学位感到自豪。他们期待博士学位能为女儿带来更多的人生成就和社会认同,包括在传统的婚恋市场上更加游刃有余。他们不知道,甚至很多女博士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矛盾。

“要求太高”是社会对女博士婚恋的一个批评。但是,如果女人真的走出了蒙昧,尤其是有了一些女权意识,她自然就会发现现有的社会秩序存在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大多是由掌握社会资源的中上层男人造成——这些人又正好是她们被假定的结婚对象。从我所认识的一些单身女博士的情况来看,问题不是男人是否“敢娶”和“愿娶”,而是她们是否“愿嫁”(和“娶”一样,“嫁”也是一个将被废除的词)。

如果女博士恰好也有一张符合世俗标准的漂亮脸蛋,又恰好和一个“高富帅”男博士结婚,那么她得到的社会评价可以达到顶峰。问题不仅是这样的好运并不多见,而且根据我的观察,撞上好运的女博士,大有可能作为既得利益者为男权社会添砖加瓦,成为更多女博士和女人寻求幸福的障碍。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题图与本文内容无关


相关文章:

中国女性的“奥秘”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