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的成功是“中国梦”还是“个人梦”?

李娜的成功是“中国梦”还是“个人梦”?

就在李娜问鼎澳网、再捧大满贯奖杯之际,央视旋即发文称“李娜实现了中国梦”。不过令人纳闷的是难道央视忘记了恰恰是这个李娜在2011年澳网决赛前夕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公开说过:“不要说我为国争光,我是为我自己。” 与其说李娜实现了“中国梦”,不如说她实现了她的“个人梦”。

如果要从运动员里选出实现中国梦的代表人物,无论是现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的前女乒多料冠军邓亚萍,还是国家投资数千万重点培养的前跨栏世界冠军刘翔,都比这个“不识抬举”、“任性”且“不愿背负国家”的李娜有资格得多。

幸运的的“叛逆者”
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个来自武汉的姑娘一次次地让举国体制内的官老爷们尝到了她的厉害。老实说,李娜并不是第一个挑战举国体制的中国运动员,但她绝对是最成功且最幸运的一个。

说幸运是因为李娜所从事的网球运动的职业化的性质、她所处的时代环境,都是那些前辈“叛逆者”所不可企及的。当年的小山智利因不堪成为体制牺牲品而远走东瀛的举动曾被千夫所指,那时候的运动员套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真的是“离开了祖国什么都不是”。做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要实现自己的冠军梦,要么向体制屈膝,要么远走他国,别无它法。而李娜则不同,网球的职业排名比奥运奖牌更有份量,职业赛场上的奖杯带来的不仅是荣耀而且是源源不断的财富,不光争取参赛资格不需要看老爷们的眼色,而且凭着奖金和广告代言就能赚得盆满钵满。也难怪,李娜在领取湖北省委颁发的80万人民币奖金时显得那样的有气无力。

当然光靠幸运还不够,有实力才有底气。2013年李娜止步温网女单八强,一句“我为什么要背负一个国家”招来《人民日报》撰文批评“任性要有底线”,新华社则评论说:“娜姐,想说爱你不容易”。而这次澳网登顶后,这些官媒的口径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央视发文称她“实现了中国梦”,新华社则称“李娜的成功离不开国家队”、“李娜引领中国体育‘二次创业’”, 湖北省委还“热脸贴冷屁股”地奖励她80万, 令人不禁唏嘘人情冷暖。也难怪网友对于这种奉承巴结的举动并不卖帐,普遍的观点都是“李娜的成功跟这个国家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

中宣部应该学习的“李氏公关”
和老一套的官方宣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娜横扫中外的个人魅力。李娜此次澳网夺冠的获奖感言被一些球迷们誉为“最佳演说”,演说视频在youtube公布才短短几日就获得近百万点击,近五千人点了“赞”。一名叫Navin Nedraw网友的评论反应了大多数人的看法:“令人耳目一新的诚实。俏皮的幽默,自信而不傲慢。”

这也许就是中宣部斥资百亿都没能达到的外宣效果,而李娜却在不感谢国家、不费分文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做到了。李娜的演讲之所以能打动人,凭借的就是她的真实和幽默,而这两样东西也恰恰是中国式官方宣传所缺乏的。李娜在演讲中感谢了身边那些真正帮助过她的人-让她“更富有”的团队、帮她复健的理疗师、跟随左右的丈夫,其中展现的友情、亲情、爱情以及成功后难掩的喜悦都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任何人都能产生共鸣。一名名叫Jia Wei Tam的网友说:“终于有一个运动员的获奖感言听起来出自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之口。”

确实,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的虚情假意,大家就别装了!

有“个人梦”才有“中国梦”
如果非要把体制外、花自己的钱取得成功的李娜说成“中国梦”的代表,那么那些被国家抛弃的体制内运动员又是什么梦的代表呢?就在李娜夺冠之际,一则有关昔日体操名将张尚武重返地铁卖艺求生的新闻在社交媒体上被疯传,两者间巨大的反差令一向被认为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环球网》都发文反思举国体制。该文也承认:“李娜的成功,是属于她个人与她的团队的成功,也是属于‘大众体育’的成功;而张尚武的成功,是举国体制的成功,但其失败也是举国体制的失败,除了那几块金牌,对于整个社会的体育行业,以及对运动员本身,都可能没有更多的收获。”

文行至此,令我想起两件事。一件事是当年中国队和荷兰队在北京奥运会女子曲棍球决赛上狭道相逢,记得当荷兰队获得冠军时我由衷地为她们高兴,因为我觉得金牌应该属于真正热爱这项运动的国家 (右图)。我生活在荷兰这么多年,亲眼看到荷兰人是如此热爱这项运动,他们的生活如此和曲棍球密不可分。荷兰孩子还没有曲棍球杆高就开始打曲棍球了,他们在这项运动中寻找乐趣和追逐梦想。相反在中国,我从来没有看过周围有谁在打曲棍球,也没有几个中国人对曲棍球感兴趣,甚至没几个人懂得曲棍球的规则。国家队的女曲选手都是从各级体校精挑细选、 集中训练出来的,她们为了训练而训练,为了奖牌而训练。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荷兰队的金牌承载着更多的个人梦想和人们对体育的热爱,而中国队的金牌则是更多地是一个政绩、一个宣扬爱国主义的工具,如此实现的“中国梦”和普通老百姓又有何干系?

另一件事是张尚武的荷兰同僚-体操飞人宗德兰德(Epke Zonderland)。2008年,这位医学院的高材生从北京奥运赛场上的单杠上摔下,金牌梦碎,屈居男子单杠第七。然而荷兰人民并没有因而减少对他的喜爱,那年他依然凯旋而归。四年之后的伦敦,他凭借高难度的华丽空翻终于夺得了那枚迟到了四年的金牌,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他在繁忙的大学学习生活之余做到的。这名体育优质偶像最近还表示希望能有机会去非洲行医,帮助那里的人们。对宗德兰德来说,体操是他的爱好和个人选择,他并没有因这枚金牌牺牲掉自己的整个生活,他不需要背负整个国家,国家也无需负责他体操以外的人生, 除了提供有限的补贴和允许延时毕业的政策,国家只是他追逐个人梦的背景。
 
也正是有象李娜、宗德兰德这样千千万万的个人梦的实现,才谈得上国家梦的实现。而只有在国家给个人提供平等的追梦机会、真正成为包容多元化个人梦的好背景的时候,个人梦才能凝聚成国家之梦。如果做不到这些,那至少也请给人民一份“自己为自己负责”的清静和自由。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谈荷兰人的爱国主义:“没有了祖国,我还是我”
一个环卫工人的“中国梦”

“中国梦”:主流意识形态的再造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