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父母的幸福育儿法

荷兰父母如何养出世界最幸福儿童

“我要拿什么给你,我的孩子?!”这是很多父母心中的忧虑。当中国的父母为子女的未来辛苦赚钱打拼的时候,荷兰的父母却给了子女一个世界最幸福的童年。那么荷兰的父母有什么秘诀呢?让我们来看看荷兰父母的幸福育儿法。

自打我在荷兰生小孩后,在中国那头的妈妈总在电话里唠叨:

“我家小宝真可怜,几个月大就要去幼儿园。”

“我家小宝真可怜,没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你看中国的宝宝多少人围着带。”

“我家小宝真可怜,没什么吃的,你看中国的宝宝整天手上不是面包就是饼干。”

这样的唠叨听多了,我终于忍不住了:“他可怜个啥?荷兰的儿童全球最幸福。有什么比爸妈亲自带他更幸福的?”

荷兰的儿童全球最幸福”可不是我说的,这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对发达国家儿童福祉进行调查后作出的结论。除了富裕安定的社会环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和优良的教育之外,荷兰父母的幸福育儿法功不可没。

秘诀一:少工作多陪孩子
对孩子来说(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能常常和父母在一起。光这一样,对中国的很多孩子来说就是奢望。在我父母那个年代,人人都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干革命促生产的事业中去,孩子只能送到保育院全托,每周只有在周末才接回家一次。我的60后兄姐都待过这样的全托保育院,曾听他们回忆起那段经历,甚是心酸。我们70后的童年虽然是在风气渐开的八十年代,但父母们的工作仍然忙碌,记得那时还是六天工作制,很多孩子都是被送到老家的祖父母家,直到上小学才被接回父母身边,这其中就有我的表姐表妹。再后来的80后、90后和00后,虽然小小年纪被送离父母的情况变少了,然而父母仍然要为赚钱养家搞事业而忙碌,祖父母往往成为了孩子养育过程中的主心骨,更不要提那些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了。

反观荷兰,人们每年平均工作1381小时,是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最低的(美国:1790小时,日本:1745小时,2012年数据),也就是说荷兰人平均每周工作26.5小时。1996年,荷兰政府给了兼职员工和全职员工一样的权利,给了父母们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可能。荷兰国王王后送女儿们上学

荷兰的母亲们更是欧盟国家中兼职工作的冠军。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25-54岁有年幼孩子的荷兰女性中,75%的人兼职工作,而法国的这一比例只有26%。仅10%的荷兰母亲每周工作超过35小时,大部分的的母亲(40%)每周工作12-27小时,10%的母亲每周工作不超过12小时,其余的母亲则完全不工作(荷兰中央统计局数据)。社会学家们往往认为,这种现象和荷兰社会中盛行的母亲应该亲自照顾年幼的子女的观念有关。荷兰人虽然认为女性参加工作没有什么不妥,但是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利益为代价。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荷兰的母亲们都将养育孩子放在第一位,即使是职业女性也尽量工作和家庭兼顾。荷兰皇后马克西玛就常常在繁忙的工作日程中挤出时间参加女儿们学校的活动,当“留守妈妈”和“抓虱妈妈”。(右图)

妈妈们如此,爸爸们也不甘落后。越来越多的荷兰父亲每周减少一天工作时间回家带孩子,“Papadag”(奶爸日)这个新名词由此而诞生。最著名的荷兰奶爸当属前副首相博斯,当年他就是为了“不错过孩子的成长”而辞职退出政坛,将工作日减少到每周四天。荷兰的爸爸们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也亲历亲为,接送孩子上下学、做饭、洗衣、换尿布、参加学校的家长活动,须眉一点不让巾帼。

秘诀二:给孩子健康的饮食
“只要他想吃,什么没有 ”,在中国我们会时常听到父母这么说。可能是因为前几代人物质的贫乏,中国的父母及祖父母们在吃上总是尽量满足子女的需求。很多人认为肉吃得多越好,东西越贵越好,由此造成很多小孩零食甜点不离手,营养过剩。

相比中国的父母,荷兰的父母对孩子饮食的态度则要理性、科学和“有意识”得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都显示,荷兰儿童肥胖率居发达国家最低。在给孩子选择食物时,荷兰的父母会仔细阅读食品包装上的成分:含糖量多少,含盐量多少,脂肪含量多少,有没有人工添加剂,含不含抗生素,尤其甜食和垃圾食品更是受到严格的限制,不会因为孩子的乞求而松动半步。和中国人见到来做客的孩子就往他们手里狂塞糖果的做法不同,荷兰人在给别人孩子吃东西之前都要先问过孩子的父母,“这个能不能给他吃?”如果父母认为不可以,主人会知趣地就此打住。而那些在中国颇受孩子欢迎的洋快餐店,稍微有点知识的荷兰父母是不会常带孩子去的。荷式早餐

此外,荷兰儿童还是吃早餐的冠军。同样的调查显示,荷兰儿童吃早餐的比例在发达国家中最高。我们都知道好的早餐能给一天好的开端。早餐健康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会更好,更不容易出问题。另外,一家人一起吃早餐还有利于增进感情。以牛奶、面包、麦片为主的荷兰式早餐又简便又健康。(左图)

秘诀三:不给孩子压力
和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心理不同,荷兰的父母很少教育孩子要做乔布斯、做比尔盖茨,而是教育他们“做你自己”。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才能,名人的榜样作用只有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才会用上。“不用担心,爱因斯坦还有阅读障碍呢”,荷兰父母会这么鼓励成绩不佳的孩子。

这里有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我的孩子刚刚一岁多,当他开始用乐高积木搭成一根长棍的时候、当他开始尝试着自己穿袜子的时候,我总是象典型的中国父母那样感叹道:“咱们的儿子挺聪明的!”然而每每这种时候,我的荷兰丈夫就会不以为然地说:“这个年纪的孩子都会的”。正是因为这种平常心,荷兰的父母也从来不会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不会说 “你看看人家隔壁的某某”这样的话。不过对于孩子的特长,荷兰父母在别人面前也绝不会吝惜赞美之辞:“我儿子音乐品味很不俗”、“我儿子踢足球很棒”,“我女儿体操练得很不错”……通过这样的赞美让孩子知道父母很为自己骄傲,由此增强了孩子的自信。
不给孩子压力
相对于学业,荷兰的父母更注重孩子情商的培养以及帮助孩子发现兴趣所在。“这要看他喜欢什么了”,丈夫每次在我迫不及待地展望孩子的未来时就会这么说。“我倒不担心他的成绩,我担心的是他不要走我在青春期时走的弯路,我要教他如何用平常心和女孩交往。”

然而,父母不给孩子压力并不代表荷兰孩子的成绩就差。事实上,荷兰孩子的学业表现一直排在世界前列。拿经济和合作发展组织(OECD)进行的 PISA(国际学生能力评估)测评为例,荷兰学生的各项能力都排在前15名,是继芬兰之后最好的欧洲国家(2012年被爱沙尼亚和波兰稍稍超过)。

总的来说,荷兰孩子努力学习并不是为了取悦父母,而是因为他们喜欢学习。

秘诀四:给孩子保护下的自由
中国有句古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换句话说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孩子和父母是从属关系。因此,在中国我们会常常听到“我把你辛辛苦苦养大,你就得怎样怎样”的话。

而在荷兰,父母将孩子看成是平等的个体,孩子刚会说话就给他选择的权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荷兰的孩子和父母间的沟通属欧洲及北美国家最好之列,尤其青春期少年更是能够和父母推心置腹、无所不谈。

给孩子保护下的自由荷兰父亲布莱尔的女儿16岁,象所有同龄孩子一样已经开始了社交生活,有时她会参加年轻人的派对,而派对半夜两点才结束。每次女儿去派对,布莱尔都会风雨无阻地半夜开车去接女儿,让女儿单独回家他不放心,但他绝不会提出让女儿不要去,“孩子有她的社交生活,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此外,荷兰的孩子们也被给予自由发表观点的权利,可以就一切问题(包括性、毒品等敏感话题)和父母进行协商讨论。例如在青少年的性爱问题上,荷兰父母持的就是一种开明的态度,他们会允许青春期的孩子与异性伴侣在家过夜,但他们也会和孩子强调性安全的重要性,教他们如何采取避孕措施,告诉他们爱情的美好和严肃性。荷兰父母在青春期子女的床头悄悄放上避孕套也绝不是传说。正是因为这种不回避的务实态度,荷兰少女怀孕率连年处于世界最低之列。有这样亦师亦友的父母,荷兰孩子不幸福都难。

中国的父母们,你对荷兰父母的幸福育儿法怎么看,从中有没有受到启发呢?


备注: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达国家儿童福祉调查(2013年):报告原稿
世界卫生组织-学龄儿童健康行为调查(HBSC)报告原稿


您可能感感兴趣的文章:
荷兰兴起“奶爸日”:减少一天工作带孩子
青春期的性爱:荷兰与美国之比较
荷兰少女妈妈数量创历史新低
荷兰儿童最幸福
荷兰儿童仍然最幸福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