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设计,天天健康

荷兰人对健康的跨界探索:医疗、设计、艺术

文 / 西踢

(荷兰在线特约专稿)说起健康问题,不仅东西方于此观念的理解有着巨大的差异,不同国家之间也不尽相同。素以创意设计闻名世界的荷兰,在对待疾病与健康方面,同样有其跳出思维框架的不寻常理解。加上拥有着令全球羡慕的先进福利与社保体系,荷兰对于医疗的理解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借助今年的设计周,荷兰新研究院(Het Nieuwe Instituut)举行了为期三个半月的启发性展览——“设计健康”。在这个展览上,人们不仅可以看到依托于现代科技发展的新型医疗辅助设备,同时还可以看到来自于医学界、设计界以及艺术界分别对于这个话题的探讨:这三方的相互促进是必不可少的。

医疗设计现状

荷兰现代的社会福利体系成型于20世纪60年代,这个体系的基础取决于财政资金决策,一切向“钱”看齐。同时,这个思路也影响着整个医疗保健行业,一切行为以资金为基础,当然人本关怀是向来少不了的。21世纪发展至今,这样的体系已经显得愈发的老化与不稳定,人们争论的焦点已从原来的是否治好了病,到如今的如何才能让人保持健康。与此同时,社会迭代速度愈发快速,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曾经以对付疾病为主,平衡营养以及生活环境为辅的医疗保健解决方案,逐渐转向预防疾病为主,”升级”人体为辅的超前科学研发。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设计师的参与在研发流程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原因是设计师能保有一个更好的全局观——连接科技、人文及用户本身。然而,人们、社会以及医疗服务体系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身体再制造

如今荷兰人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越了80岁,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药物的使用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例如曾经在80年代还不能治愈的疾病,现在已经可以通过药物及特定的生活方式得以控制。当然这还不够,通过三维打印的器官如今已经可以达到仿真的水平。这样看来,整个人体如同一台复杂的机器并无区别——替换不正常工作的人体器官就像在修一部汽车的某些零部件。

因此,设计师兼艺术家Agatha Haines在他的二年级项目中讨论了这个问题,发起了名为TRANSFIGURATIONS的项目。这个项目展示了五个逼真的婴儿模型,每位婴儿都有了一项特别的技能改进。例如拥有迈克尔杰克逊鼻子的婴儿,以及头部后方有多个褶皱的婴儿(下图)。前者将来长大后可以因为明星相而轻易取得成功,后者因为其头部特殊的属性可以轻松抵御全球变暖。这些改变在技术上都不难实现,但是我们真的要这么做吗?仅仅因为技术上可行吗?

荷兰设计师兼艺术家Agatha Haines的Transfigurations项目
 

可穿戴与大数据

在个人护理方面,荷兰的设计师与艺术家也没有停止先进地探索。从另一方面来看,人体可以作为设计的基础,智能纺织品作为设计的媒介,来创造新的医疗可能性。除去现在已经非常流行的智能腕带——可以测量人的活动,可穿戴物还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产生光、震动和热,基于互动设计的基础。艺术家Susana Soares因此制作了一系列的玻璃制品,在玻璃制品内有各种不同的昆虫。当人们向玻璃瓶里面吹气的时候,按照昆虫不同的反义便可以知道用户是否有特定的疾病(下图)。基于这一切的可能性,统一的医疗制度很有可能被“个人自主医疗“而替代,每个人都可以很简单地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在可能的时候自我治疗。这样的话,我们还需要如今已经很发达的全民医疗保健制度吗?保险业要如何应对这一切的变化呢?

本次展览中,策展人并不回避伦理的冲击。在二楼的一个展架上,放着两个玻璃瓶,里面各盛放着个真实的儿童头颅标本,是一件著名的艺术作品。据说在预展的时候,有成年人在看到这里的时候几近晕厥。但只有这样,普通民众才能知道人们在科技与医学方面已经走了多远,反思不远的将来我们该如何做必要的改变。

艺术家Susana Soares的作品


 

(荷兰在线特约撰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更多关于健康的文章:

荷兰财政大臣希望铲除有损健康的工作
荷兰人“可以接受”的日饮酒量减半
荷兰医疗体系倍受美国关注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以荷兰为中心、欧洲为视角,与全球华语世代一起发现各种前沿及有趣的创新项目。我们想通过各种脑洞大开的故事,改变创新在大众文化中遇到的困窘与误解:创新其实是一个个小灵感的累积,离你我都不远,它是很好玩的事情,而且会越玩越high!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