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医院给初生宝宝喂奶用的尖嘴杯

从荷兰宝宝的第一口奶想到的

天津医院“第一口奶”丑闻曝出后,很多人呼吁将“第一口奶”的选择权还给父母。然而问题的症结真的是在“统一供奶”上吗?笔者作为一位在荷兰生过孩子的妈妈,以亲身经历结合对一位资深荷兰母乳喂养咨询师的采访,谈谈荷兰宝宝“第一口奶” 的情况,也许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去年笔者曾在荷兰的一家医院接受剖腹产手术。由于术后失血过多,身体比较虚弱,因此母乳没有立即跟上来,加上孩子比较大,医院很快就孩子喂了配方奶。一开始,护士是用一种小尖嘴杯(图1)给宝宝喂奶,为的是不让宝宝依赖上奶瓶。这期间,护 士也尽很大努力帮助产妇催乳。每次在给宝宝喂配方奶前,先让妈妈给宝宝亲喂,这样做一方面是让宝宝学习吮吸乳头,另一方面是通过宝宝的吮吸刺激母乳的 泌。此外,护士还搬来了医用电动吸奶器,每隔一段时间帮产妇吸奶,刺激乳汁分泌。在经历一番努力后,笔者的母乳分泌仍然远远没有跟上宝宝的需要。于是,护士就给宝宝喂一种装在一次性奶瓶里的液体配方奶(图2)。这种配方奶已经由厂方事先调好密封在奶瓶里,每次喂完立即丢弃,并非是通常人们家里购买的奶粉。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住院的4天时间内,医院给宝宝提供的都是Nutrilon一种品牌的配方奶,并且也没有征询过我们的意见或提供其它品牌的选择。

如此看来荷兰宝宝“第一口奶”也非父母的自由选择,那么荷兰具体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笔者采访了曾在多家荷兰医院妇产科工作的、国际泌乳顾问认证委员会(IBCLC)认证泌乳顾问Annet Mulder,她给予了详细的介绍。

其实医院向初生婴儿统一供奶在荷兰也很常见。大部分的荷兰医院也只向初生婴儿提供一种品牌的配方奶,采购的决定因素主要是价格。医院往往从某家人造营养品厂商处采购包括配方奶、成人鼻饲管食物在内的多种产品,这样厂商便可以给医院一个优惠的价格。而采购的决定权是掌握在医院采购部手中的,医务人员并没有权力作决定。

然而,Mulder也表示医院提供两种以上品牌配方奶的情况还是有的:“有一家我曾工作过的医院,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给产妇提供两种品牌的配方奶供选择。不过荷兰的医院用的不是奶粉,而是调制好的液体配方奶。”

在荷兰,很多医院都获得了WHO/Unicef母乳喂养护理证书,接受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制定的母乳喂养护理规范的指导。按照这一规定,医院不允许接收免费赠送的配方奶、也不允许向他人免费赠送配方奶。 不过据Mulder介绍,在实际操作中也还是有例外。比如,医院向一家厂家购买多种产品,厂商在向医院开具发票的时候对一些小瓶的配方奶就不收钱了。此外,医院也会在产妇出院时送给她一小瓶配方奶,以备回家后的不时之需。因为有些产妇在完全实现母乳喂养前还需要给宝宝添加一点配方奶,医院送一点给产妇,她就不需要去商店买上一大桶奶粉。这样做防止了父母们因买了一大桶奶粉,觉得不用光可惜,而不必要地继续给孩子喂配方奶。

此外,依照规定这些医院还不允许接收厂商赠予的礼品、提供的宴请或为医生们组织的旅游。不过,厂商可以为医生组织有关其营养产品或其他内容的培训。

那么到底“第一口奶”会不会导致宝宝“上瘾”呢?Mulder表示,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宝宝需要吃东西,母乳就是为此而产生的。如果宝宝饿了,拿什么给他吃他都会吃的。”另外,Mulder认为宝宝也不会因为“第一口奶”而依赖上某种品牌。“很多父母在回家后选择其他品牌的奶粉,可能因为那种奶粉便宜或者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那种品牌,这都有可能。”

在荷兰,医院一般很重视帮助产妇实现母乳喂养。拥有WHO/Unicef母乳喂养护理证书的医院遵循的是10条母乳喂养成功经验法则:

  1. 一套好的母乳喂养政策;
  2. 专业化的指导;
  3. 为未来父母提供足够的信息;
  4. 分娩后立即进行母乳喂养;
  5. 良好的喂养姿势以及在需要时人工吸奶;
  6. 原则上不添加配方奶;
  7. 母婴在一起;
  8. 随时进行母乳喂养;
  9. 不使用奶瓶或奶嘴;
  10. 和专业母乳喂养机构合作。

从荷兰的情况我们也许可以看到,“医院统一供奶”并非是中国“第一口奶”丑闻的关键症结,医院出于成本控制和安全管理的考虑统一供奶本无可厚非,任何一种奶粉也没有神效让宝宝一喝上瘾。那么为什么一些在国外常见的做法到了中国就屡屡变味呢?症结还是出在体制上面。中国历来不缺乏政策和规定,缺乏的恰恰是对政策执行的监管和监督,药品采购中出现的种种贪腐现象早就暴露出了中国医疗体制中的弊端,如今的“第一口奶”丑闻无非反映了一个相同的问题。此外,政府、社会和医疗机构在促进母乳喂养上所做的工作也远远不够,缺乏法律政策层面上的指导意见,缺乏专业化的操作和指导,缺乏相关的宣传和公共设施。假若这些问题不能解决,中国的父母还要继续为宝宝喝的每口奶操碎心。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