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好找

为什么你找不到工作?

今年毕业的大学生遭遇了史上最难的就业季。将近700万的毕业生涌向市场,这是计划生育后第一波生育高潮的产物和扩招的结合体。一边是高贵冷艳的工作机会,一边是不知走向何方的迷茫青年:为什么你找不到工作?且听作者慢慢分析。

文 / 陈博   原文见北斗网

我问一个同学,暑期在某银行的实习感觉如何?她告诉我,除了坐台,就是数钱,堪称无聊,简直和夜场小姐一样。我想,至少也是国内名校毕业的她应该是要另谋高就了吧。但她的答案很直接:一定要再回去,因为今年形势太艰难,而且进入体制内是最好的生活保障。

一个受过十几年教育、通过了千军万马独木舟的高考、进入高等学府就读至少四年的适龄青年,在离开学校的关头却突然慌了神。人们交口相问的是——有没有单位要你啊?仿佛单位是高贵冷艳的善人,将职位施舍给刚刚离开校园不知何处去的迷茫青年们。“在一栋办公楼内有一把椅子、一张办公桌”成为了最直接,最打动人心的画面,也成为毕业生眼里未来生活的完美象征。中国仿佛又回到改革开放之前——有单位的人才是安定的,有身份的,正经的。而且这一切最好在毕业前完成。

在紧张的卡位战面前,人们往往没时间静下来想,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单位为什么要自己,自己贡献的价值是否能让单位欲罢不能。面对高高在上的“单位”,慌不择路的人们开始涌向了狭小的通路。这不再是基于资本和劳动力的平等交易,而是劳动力对资本的单方面追逐。劳动最光荣的打工者,无论是穿西装打白领的,还是穿背心套T恤的,都在呐喊:无论是为谁进出的大门,放我进去吧!

不幸的经济周期
这完全情有可原。求职辛苦的毕业生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跌破了8%。人们翘首以盼的2013复苏在第一季度的疲弱中也无迹可寻。而经济增速在那么多年来一直和就业紧密挂钩。当年为什么要保8?因为和失业相连的增长早已是一个政治任务。合法性建立在经济表现基础上的政权绝不能拿自己开玩笑。中国就像已经飞速奔驰了30年的列车,旧有的发动机开到了极限,任何一颗轨道上的小石子都可能让车子震荡出轨。

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就业市场自然紧张。在美国就业数据通常是滞后指标,但在中国,由于劳动力市场流动性相对较大,特别是对定期招收,名额可控性强的应届招生来说,就业数据具有前瞻性,企业的调整可能还先于经济形势变化。但无论如何,在2012年经济下行和2013年疲弱蹒跚预期的夹击下,今年的就业对于应届生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华网已经将今年称之为最难就业季了。广州的专家建议,税前2400以上就可以接受工作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提升竞争力,学生宁可花三四万在美国当苦力,为自己简历贴金。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愿意花150万元送孩子出国,尽管可能最后在美国只是拿着工作签证战战兢兢地做普通职工,随时可能被新的廉价劳工替换。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已经愿意开始倒贴钱求实习了。

但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中央依然不愿意批出类似4万亿的刺激方案。这是因为09年的这项措施后劲太大,恶果如今不断涌现,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内伤。刺激一时爽,如今洗地难。现在中央的决心现在已经很明显了:拼着经济增速下滑,力图实现经济转型。

而中国过往发展的模式很可能正是“你为什么找不到工作”的答案之一。

坐地收赃和关系户——旧有的发展模式
这几年商业银行对学生吸引力倍增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在暑假里千方百计到商业银行实习,毕业后涌向四大行等,希望谋得一份职位,尽管所履行的职能往往不过是坐台,数钱等最简单的操作(也许并不清闲),而且从地方支行上升到分行乃至总行有一条漫长而略显枯燥的道路要走。但即便如此,不少名校的本科生,乃至硕士,还是义无反顾地往里面挤,甚至在毕业前就已经体验了送礼请客拉关系的标准流程,希望在银行柜台间谋得一份稳定的职位。不少海外名校毕业,花了十几万美元深造的归国硕士也愿意接受每月不足一万的薪金,在银行内安顿下来。技能的要求和教育的经历表面似乎出现了错配。

但实际上这背后的逻辑非常明显。银行基本是体制内的一份子,福利齐全,职业安稳。特别是对女生来说,有助于将来取得事业和家庭的平衡。即使对男生来说,有这样一份稳固的工作,对于丈母娘来说也是颇具吸引力的。更重要的是,在经济颠簸的时刻,稳定压倒一切。只是,是多年前国有企业和工厂的职位同样被视为铁饭碗。如今,看似美好的银行是否可能成为另外一个看上去坚固的玻璃饭碗?

实际上,商业银行业的超强吸引力正是中国旧有经济发展模式在神经末梢的体现。无论是IMF还是此前巴克莱资本中黄益平教授撰写的中国问题研究报告,都指出资金成本的扭曲是中国经济最大的扭曲之一。银行在过去十几年可以说是坐地收赃的典型之一。

由于存款利率存在政策封顶,在通胀的消耗下对于储户来说常常意味着负利率。这实际上压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银行再通过给急需资本的企业进行贷款,中国的政策在客观上给银行提供了存贷款利率差,等于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这也造就了四大行这样利润惊人的巨无霸。别说毕业生,谁又不愿意傍大款呢?

而这仅仅是链条的起始。由于银行本身的资金成本较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能够从银行那里以低价获得贷款,运用廉价资本进行大量投资。毕竟,廉价资金本身就是鼓励工业化的政策之一。这又往往和地方政府增加GDP的动力相结合。政府官员,银行家,国有企业领导站在一条战线上。于是,新时代的大跃进开始了,只不过这次大炼钢铁转变为了投资,投资,再投资这个战无不胜的法宝。

投资是拉动GDP的最直接手段,也是公司创造业绩,银行创造利润的方法。从2007年到2010年,短短几年间投资占GDP比重从41.7%上升到了48.5%,高于各国同一发展阶段的经济体。而由于资金成本低廉,企业对精打细算,精益求精失去概念,政府为了业绩也常常仰赖于大手笔投资,因此大量重复浪费的建设纷纷出炉。这也是为什么你可以看见从传统的钢铁到新兴的光伏产业,地方投资总是一拥而上,而无视过渡竞争。

简而言之:压低利率——>银行获取存贷差——>企业大胆投资——>资本价值胜于人才,产能过剩,债务积累

阳光底下无新事。追求业绩的动力从90年代就存在,彼时就已经出现了被经济学家称为“开发区狂热”的现象(C Cartier),只不过当时政府致力于招商引资,吸引的是海外的投资。而如今,中国自己完成了财富初始积累后,暴富的国人很快拿自己的资金继续开始投资。毕竟,资金低廉的成本最终是由高储蓄率的国人来承担的。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
那么回到就业市场上,大学生十年寒窗苦读希望进入的大型国企,银行,机关往往是资本密集型或者“关系”密集型单位。由于投资是第一生产力,资本的价值要远高于劳动力。因此,这些数量有限的稳定工作注定无法满足毕业生的需求。而对于没有关系的毕业生,又有哪些领导会愿意浪费手上最宝贵的资源呢?毕竟,对于效益低下的机构,人事是核心业务。而对于人事,位子是核心资源。

当然,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还有太多的问题同时导致了就业的困难。外贸需求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主对经营环境没有信心等,林林总总。而在这个夏天,中国的库存周期,产能周期,债务周期等同时来到谷底,瞬间造就了最难就业季。即使是往年大热的四大,投行,咨询也在下行周期减少招工,甚至开始裁员。一些媒体还将失业的高企归因为市场的错配

如果说中央有战略意图的话,那么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是首选的路线图,即使这条路并不容易。服务业单位产值对于劳动力的吸收要远大于第二产业。值得欣慰的是,以内需为导向的第三产业在今年增速首度超过了第二产业。接下来,开放竞争,促进私人企业发展将有助于带动更多的就业。

但这绝对是一套系统性工程。并不是说,开放了市场,引入了竞争,有实力的企业自然就会起来。政策背景,融资等外部条件极为重要,但人才还是核心。我们要追问的是,今天的大学毕业生是否有足够的准备去适应一个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能适应一个坐地收赃逐步减少,创新钻研越发重要,注重人与人交往的服务业逐步兴起的时代?

步入风险厌恶社会?
过去几年,体制内的巨大吸引力是否已经磨灭了很多人的奋斗精神?有迹象显示,这个社会的风险厌恶程度似乎在不断提升。人们争相进入体制内希望稳坐办公室。买房子要有稳定的收入还贷。更重要的事,丈母娘成为了要稳定的那道过不去的门槛。看看体制内的人在这方面有多吃香就知道了。

而这种情况在上个世纪的日本也出现过。此后日本陷入了至今仍然延续的漫长通缩。

风险厌恶高并非坏事,但社会需要不同的风险偏好。

以金融业为例。人们拼命要挤入金融行业,愿意出巨资去镀金获取敲门砖,人们艳羡金融投行男女的高薪水。但和人聊天时,我却经常听说有比如社会学系的本科生也申请了美国的金融硕士,愿意付出十万美元进修,而在此之前她们对金融一无所知。难道是对金融突然萌发了真爱?细问之下,她们的动机在于进入金融行业,获取稳定的工资和安稳的生活。

呜呼哀哉,金融从来是一个和风险对抗,和风险相伴相生的行业,而希翼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最渴望的却是规避风险,安度终生。海外的投行如摩根大通,高盛者无一不是通过紧紧抓住风险的咽喉来获取机会的。即使是海内的券商也逐步甩开了膀子干活;从朋友处也知道他们常常在一个政策出来后就迅速组成团队研究套利机会,对收益从来不放过。我想,即使是街头巧言善辩的房产中介也会比这样的应届毕业生更好地把握和适应风险,适应金融业。如果这个时代里,社会环境让大学生只一心求稳而拒绝颠簸,只敢循着前人的老路走下去,那么新经济或许很难有坚实的基底。就业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特别是青年精神的磨损。

我赞同陈波类似题目的日志中的观点,有竞争力的人才终究会崭露头角的。这不是美好的希望,而是因为我深信坐地收赃必遭人眼红,贫富悬殊必惹人妒忌,洋洋得意者必受后发者追赶。没有永远的稳赚不赔,没有永远的穷搓可悲。如果低利润、大竞争的时代终将来临,那人才的竞争力将和关系,资本处于同样的地位。前提是,你准备好了吗?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北斗网,不代表荷兰在线观点。

北斗网
北斗网

北斗网(ibeidou.org),是一个面向中国青年的人文类原创性思想平台和生活门户,服务于青年的自我启蒙和人文生活,由全国青年大学生自发管理运作,坚持纯公益、志愿性原则。北斗网以“网络、人文、新生活”为主题,着力探讨当代中国青年对人文思想的追求和对转型社会的责任。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