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业者谢天一:永远在路上

“想想怎么写情书给女孩儿,同样的道理去写CV。”这句话出自一篇题为《荷皇壳牌面经》的人人网热帖,文中作者用调侃的语调描述了面试壳牌总部并拿到offer的经历。它在发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被浏览了数万次。

该热帖的作者名叫谢天一,从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荷兰皇家壳牌集团总部担任商业分析师一职。这位不到26岁的年轻人,兼任着上海交大荷兰校友会的理事,并活跃于Asian CliQ等多个华人组织。在海牙唐人街见到谢天一时,他刚刚结束了在壳牌的一个内部演讲。说起到荷兰后的这四年,如今他对自己的定位中新增了一个标签:“在路上的创业者”。

初试牛刀:第一份创业实践

2009年夏天,刚以全额奖学金被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录取的谢天一大概想不到,两年后自己的名字会单独出现在学校的主页上。作为初出茅庐的创业家校友,他的照片下有这样一段评价,“他很好地结合了能源方面的学术知识和他在壳牌领导力项目中表现出的企业家天赋”。

尽管关注能源,谢天一的第一份创业实践跟能源却并不相关。那是在2010年的春天,他发现很多学生有购买纪念品的需求,于是他与班上的一个美国同学组建了团队,经常到阿姆买进纪念品、再到代尔夫特卖出。这一直持续到了2011年他硕士毕业的时候。

盈利不多,但这段经历让谢天一积累了最初的创业经验,特别是意识到了团队的重要性。创业中期,一个印度同学曾经加入了他们的两人团队,但刚开始时很不合拍。“我们花了不短的时间来磨合,但是很值。因为他是我们团队的一员,三个人要往同一个方向用力才能把重物往想要的方向推进一点。”

“现阶段我还只是个创业者。”谢天一说,“荷兰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家,相比之下我才刚起步。”

积跬成步:在通往“创业者”的道路上

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创业者,谢天一颇下了一些功夫。

首先明确的是行业。选择在代尔夫特大学学习能源专业,谢天一看准了能源中的巨大商机。而无论是能源的开发利用,还是能源与金融市场的互动,荷兰的能源行业都走在世界的前列。

入学半年,他便申请加入了代尔夫特大学的“企业孵化园”——这是一个专门为创业初学者提供商业训练的项目。考虑到自己非商科专业,他意识到必须主动地寻找提高商业技能的机会。经过层层筛选,谢天一成为了这个项目录取的第一个中国人。

很快他找到了一份新实习,老板就是他在“孵化园”项目中认识的客座企业家。那是一个关于高效壁挂炉的荷兰公司,正好是他感兴趣的清洁能源领域。在实习的三个月里,善于快速学习的他受到老板器重,多次被派到中国跟中方的老板谈判。

身在欧洲,谢天一却一直很注重跟中国企业家及国内创业平台的联系。他担任了荷兰亚洲联谊会“Asian CliQ”海牙地区的负责人,并活跃于上海交大的荷兰校友会;他还坚持着一个从上本科以来就养成的习惯——订阅《创业家》杂志。“在交大的时候杂志当期是十块钱一本,过刊是十块钱三本。所以我常常三个月的一起买,一口气读完。”谢天一说,“现在可以直接用iPad读了。这本杂志让我知道国内的创业青年都在做什么。”

智出于细:幽默感很重要

谢天一慢慢发现,不管是跟中国人还是跟荷兰人打交道,不错的幽默感都“帮了大忙”。“幽默可以让氛围变得轻松,沟通更坦诚,接触到的信息量也会更多。”

他还记得在面试代尔夫特奖学金时的情景。当时面试官买了一壶茶,他就问面试官,是不是要Go Dutch(各付各的)?面试官说,“当然不用。”然后他接着说,“但我还是希望能够Go Dutch(去荷兰)。” 面试官就笑了,然后说,“糟了,我的录音机不知道该怎么关。”他继续开着玩笑,“没关系,我正好可以再跟评审委员会多说两句。”也许是这样的幽默打动了委员会,一个月后这个全额奖学金的结果揭晓,名单上只有一个名字,就是谢天一。

在被派往中国与中方老板谈判的过程中,谢天一也逐渐发现幽默的重要性。“他们都是非常本土化的广东人,有钱、也有远见,对于跟外国公司的合作也很感兴趣,喜欢开玩笑。有时候,他们开过来一个玩笑,你可以把玩笑开回去,生意也就做成了。”

蓄势待发:荷兰是个创业者的天堂

在仔细地研究了荷兰的创业政策之后,谢天一决定,要把这个风景优美的低地之国作为自己的能源创业起步点。他希望吸引中国的资金,来投资荷兰的能源项目。

在荷兰,注册一家公司只需要零保证金,完善的银行信贷业也让融资变得很便捷;政府还每年支出约14亿欧元的用于减免自主创业者的税收——这些都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年轻人,去创业吧。

“政府和学校愿意为科技创新及其风险进行投资。”谢天一对比了自己待过的两所理工类大学——上海交大和代尔夫特大学——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从科技设备等硬件上来说,两所学校不分伯仲,甚至交大还略胜一筹;但是代尔夫特对于创新的热情以及支持是交大所欠缺的。“这种热情,也可以说是整个中国都欠缺的。”谢天一说。与中国年轻人纷纷奔向稳定的体制生活不同,荷兰的年轻人创业比率非常高。这些年轻人身上的激情与创造力让谢天一很受感染。

“相比于结果,我更享受创业的过程,永远都在路上。因为结果可能是成功,你会有很多的回报;可能是失败,你会一无所有。但这个过程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你在不断地挑战、不断地征服;哪怕只是在很小的方面,世界因你而不同。”

以上文字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果你有出彩的故事愿意和我们分享,欢迎联系我们,详情点此,我们愿意聆听每个声音。

王净瞳

以明净之瞳,记录美好;以一己之责,审视人生。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