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实严谨×大胆创新:荷兰人带我们解锁无数建筑新可能

▲ 图片来源:MVRDV

▲ 图片来源:MVRDV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 文 | 辰君

全球建筑圈的盛会——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于2008年创立,旨在表彰当年世界范围内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可谓是建筑界的年度风向标。

2018年的世界建筑节于去年11月在阿姆斯特丹盛大开幕,正逢十周年纪念,建筑节选址荷兰,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

说到荷兰建筑,大家首先想到的或许是CCTV大楼(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设计),或者是之前在微博上火了一把的“网红图书馆”天津滨海图书馆(MVRDV设计)。荷兰建筑在不少人眼中创意十足,甚至可以说有那么一点点“奇葩”。

▲ CCTV 大楼,图片来源: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

▲ CCTV 大楼,图片来源: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

▲ 天津滨海图书馆,图片来源:MVRDV

▲ 天津滨海图书馆,图片来源:MVRDV

事实上,抛开酷炫的外表,荷兰建筑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荷兰建筑首次扬名是在17世纪大航海时代,荷兰王国国力强盛,一批荷式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建筑应运而生。

第二次则是20世纪,荷兰涌现出了众多建筑大师与知名建筑流派,如阿姆斯特丹学派、风格派、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对现代建筑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次则是20世纪末至今,荷兰为世界贡献了一批明星建筑事务所,如MVRDV事务所、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UNStudio等。这些明星事务所立足荷兰,放眼世界,既有一套严密的设计逻辑,又敢于在形态与理念上大胆创新,同时将环保放在第一位,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荷兰建筑的领先地位。

荷兰建筑究竟缘何能领先世界呢?今天我们就从三个角度来探索一下荷兰建筑的独到之处。

荷兰建筑告诉你:只要规划好,火车都能当飞机跑

荷兰建筑的成功,首先是源于大尺度上规划的成功。荷兰是世界上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做的最好的国家之一。由于其临海低洼的地理位置和狭小的国土面积,荷兰必须要对每寸土地精打细算,严密规划,才能充分利用土地并防止水患。

在早期历史上,荷兰就已经树立了极强的城市规划意识。17世纪,阿姆斯特丹因为不断上涨的人口必须要进行城市扩张,当时的政府通过对环境、基础设施、交通、功能分区等多方面进行考察,最终建立了著名的环形运河系统。而从20世纪初开始,荷兰陆续出台了多项城市规划政策,逐渐将目标从扩张和建设改为高效利用空间、有益人的身心健康、绿色环保等。

▲ 阿姆斯特丹老地图,图片来源:Frederik de Wit, 1671

▲ 阿姆斯特丹老地图,图片来源:Frederik de Wit, 1671

近些年来,荷兰政府不断探索城市发展在未来语境中的可能性。作为世界建筑节评审团的常客,建筑事务所UNStudio在今年颁布了对海牙的未来畅想。

UNStudio设计了一个中央创新街区(Central Innovation District), 试图解决未来城市中能源自给自足的问题。这个街区的俯瞰图宛如一架巨型飞机骨架。可能大家又会以为这是什么未来感十足但不切实际的设计了吧?事实上,这些设计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

▲ 海牙未来城市,图片来源:UN Studio

▲ 海牙未来城市,图片来源:UN Studio

▲ 海牙未来城市,图片来源:UN Studio

▲ 海牙未来城市,图片来源:UN Studio

“飞机骨架”将海牙最繁忙的三个火车站串联在一起,增加了区域的联动性,并在三个车站中心设计了一个超回路列车(Hyperloop)车站。超回路列车被认为是未来可能替代飞机的最尖端交通方式,超回路列车车站将会给海牙带来难以想象的发展。

打破钢筋水泥的隔阂,荷兰设计想要打造有人味的建筑

荷兰建筑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二战后的现代建筑,因为要满足战后大量建造的需要,以功能性为主导,忽略人的个性。荷兰结构主义大师阿尔多·凡·艾克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建筑要回归人性,关注生活。他在阿姆斯特丹设计了众多造型各异的游乐场,为市民特别是孩子们创造了简单却宜人的游乐空间,重新将日常生活的快乐带进了经历战争苦痛的人们心中。

▲ 当时的儿童在凡艾克设计的游乐园里欢快玩耍,图片来源:阿姆斯特丹城市档案馆

▲ 当时的儿童在凡艾克设计的游乐园里欢快玩耍,图片来源:阿姆斯特丹城市档案馆

获得2015年世界建筑节大奖的新加坡翠城新景(The Interlace),由知名荷兰建筑事务所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设计,重塑了发达城市中邻里和社群的关系。

▲ 新加坡翠城新景设计概念图,图片来源:MVRDV

▲ 新加坡翠城新景设计概念图,图片来源:MVRDV

▲ 新加坡翠城新景设计概念图,图片来源:MVRDV

▲ 新加坡翠城新景设计概念图,图片来源:MVRDV

由上图可知,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摒弃了传统大都市中孤立的高楼设计,取而代之的是将建筑巧妙地叠加。叠加的形态形成了多个相互联通的围合空间,在这些空间中,有绿地、游乐场、休闲空间、游泳池等。这样的设计,打破了都市中人们缺乏交流的冷漠,创造了一个个富有向心力的社区群落,让人们得以自然地相识相聚。

“interlace”在英文中的意思是“交织”,这个名字可谓是一语双关,既形容了建筑本身的交叠形态,也暗喻了居民充满人与人互动的美好生活。

建筑界刮起的荷兰旋风并非空穴来风,秘诀就是……

由于恶劣的天气和水位上升的威胁,“环保”成为了荷兰人骨子里的坚持。荷兰在20世纪70年代即开始实施各种环保设计,较为知名的有阿尔米尔新城,韦斯特兰地区等。

2018年的荷兰建筑双年展更是聚焦气候、生态、自然等可持续问题,以“缺失的连接(The Missing Link)”为主题深入探讨未来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018年世界建筑节的荷兰获奖建筑雅加达酒店(Hotel Jakarta)和2017年的获奖建筑超级公寓(Superloft),都是环保建筑的翘楚。

雅加达酒店是全荷兰为数不多的以轻型木预制单元建成的酒店。酒店的200个单元中,有176个以4星级木材预制而成,大量节省了建造时间,且坚固耐用。每个单元配有的内嵌式阳台在冬天可以吸收热量作为阳光房使用。酒店外立面加装了超过700平方米的太阳能板,持续为室内供能。

▲ 雅加达酒店内部庭院,图片来源:SeARCH Architects

▲ 雅加达酒店内部庭院,图片来源:SeARCH Architects

在环保同时,酒店的设计极具美感。其内庭的热带园林空间,仿佛将人们从寒冷的欧洲西北部一下子带到了生机勃勃的赤道。这个绿意盎然、美轮美奂的庭院不仅极其舒适宜人,而且起到了自动调控室内温度的作用。

而超级公寓(Superloft)则是荷兰近些年兴起的环保住宅。设计师了解到,荷兰的老房空置问题非常严重,建筑物总空置率是每年建造的新建筑物数量的五倍。为了解决旧屋空置和后续拆除带来的能耗问题,超级公寓采用了开放式建筑(Open Building)的模式,通过住户的改造与更新,让楼房不断适应未来的功能需求,延长建筑的生命周期,让材料浪费成为过去式。

▲ 超级公寓,阿姆斯特丹,图片来源:Marc Koehler Architects

▲ 超级公寓,阿姆斯特丹,图片来源:Marc Koehler Architects

例如,楼房的结构支撑可以永久使用,外墙每25年更新一次,HVAC系统每10年更新一次,室内装修每5年更新一次,每次替换下来的材料都可以被循环再利用。而室内设计也充分考虑到了住户的身心健康,有优良的自然通风和采光,并点缀了各类绿化。

而由于空间本身的灵活多变,使得公寓内部不仅可作为普通居所,更可以被轻松改造成办公空间、艺术家工作室、音乐室等等,一室多用。

▲ 超级公寓,阿姆斯特丹,图片来源:Marc Koehler Architects

▲ 超级公寓,阿姆斯特丹,图片来源:Marc Koehler Architects

在学术界,21世纪初被人称作建筑的“超级荷兰(Super Dutch)”时代。荷兰人将踏实严谨和大胆创新这两种特质完美糅合在了一起,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一股橙色的荷兰建筑旋风。

事实上,荷兰建筑的兴盛绝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政策所促成的,荷兰普通民众,也早已将“设计”的基因融入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对于各类大胆的设计抱着宽容与开放的态度,更鼓励下一代学习钻研,根据2014年的报告,荷兰现有建筑师的总数超过十万人,且每年持续上升。这也许就是荷兰能够常青于世界建筑之林的根本原因吧。

 

作者 | 辰君

不爱写作的建筑师不是一个好旅行家。梦想是读万卷,行万里,写万章。致力于去过的国家数量与年龄大小齐平。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以荷兰为中心、欧洲为视角,与全球华语世代一起发现各种前沿及有趣的创新项目。我们想通过各种脑洞大开的故事,改变创新在大众文化中遇到的困窘与误解:创新其实是一个个小灵感的累积,离你我都不远,它是很好玩的事情,而且会越玩越high!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