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盘和云音乐的会员们,还会愿意为深度新闻买单吗?

你还记得上一次订阅报纸是什么时候吗?

荷兰付费资讯平台Blendle,或许能让你再次为文字内容买单!

△Blendle 荷兰资讯平台

不可否认的是,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无论是载体还是内容,传统的媒体帝国都正在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快速崩塌:纸媒月付的费用和麻烦的订阅模式越来越让年轻人望而却步,销量锐减,影响力渐微,广告商撤资,人才大量流失。

人们更倾向于在地铁上,或者等待用餐的时候,从挎包中掏出触屏的智能电子产品,走马观花地获取社交网络上的碎片化的新闻——这掺杂了更多不重要的信息。信息的膨胀使想读深度新闻的读者眼花缭乱,这让媒体人与读者同样感到困惑。

现年30岁的荷兰人亚历山大·克劳平(Alexander Klöpping),试图用他的付费新闻平台——Blendle,改变公众的阅读模式,在纸媒的穷途末路中力挽狂澜。

△Blendle官网首页

《纽约时报》评价Blendle为“新闻行业的ITunes”。Blendle创办于2014年4月,旨在以内容付费的阅读模式,改变人们的传统阅读方式和纸媒式微的命运。

用户在平台上绑定信用卡,为Blendle账户充值,当读者点开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时,Blendle会自动从账户扣除少量费用(由出版商制定,通常是10分至80分欧元不等)。特别的是,如果用户对购买的内容不满意,还可以选择退款。

Blendle起初仅在荷兰发展,后逐渐推广至德国和美国,几乎与所有荷兰当地媒体达成合作协议,成功拓展美国业务后,《华尔街时报》、《纽约时报》等多家知名媒体也接连登上了Blendle的付费阅读榜单。今年一月,Blendle推出了它的新业务:基于对阅读风格的大数据分析,用户只需支付9.99欧元的月租费,就能每天获得20篇由Blendle量身定选的好文章。

△可以退款的新闻

-  创业故事

Blendle的团队去年刚刚搬进这间位于乌特勒支的办公室,这座小城离阿姆斯特丹有20公里,古老而幽静。之前的总部太拥挤了,新招的员工不得不坐在地上办公,新的办公室显得宽敞多了,至少每个人都能有凳子坐。

这支创业团队的工作室看起来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中严肃而充满斗志的工作地点那样,房间似乎显得太有趣了一些,员工很年轻,休闲套头衫和松垮的牛仔裤,角落里摆着桌上足球的玩具,它更像是一间大学生的公共休息室。

你很难从一群衣着休闲的年轻人中一眼认出Blendle的创始人克劳平,他可能会被认为是个极客程序员之类的。

克劳平看起来和他的同事没什么两样,如果一定要指出有什么区别的话,他有点像这群学生的头儿。大眼睛长鼻子,发际线略高,笑起来有些羞涩,普通的字母毛衣,发黄的运动鞋,翘着腿坐在办公桌前的旋转椅上。

这位年轻的创业者,两个月前刚刚年满30岁。

△亚历山大·克劳平 (Alexander Klöpping)

亚历山大·克劳平在15岁时成交了他的第一笔生意——倒卖从中国进口的测谎仪和遥控直升机。高中毕业后,他在美国读了一年书,又回到荷兰,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获得传媒学士学位。

在校期间,克劳平给网络媒体写过文章,毕业后又在传媒领域工作了几年,还在荷兰电视台参与了一些当地家喻户晓的脱口秀节目。克劳平被媒体内容生产的影响力所吸引,也前瞻性地预见到信息化时代将为这个行业带来的瓶颈和挑战:包括他自己在内,身边的朋友几乎都不愿意出钱订购报纸,或者为新闻的内容价值付费,但他们也同样不喜欢看广告,下载广告拦截软件,希望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2011年,克劳平收到一封来自前报社记者布兰克斯坦(Martin Blankesteijn) 的群发邮件,提供了一条解决新媒体阅读困境的出路。

邮件中,布兰克斯坦试图寻找志同道合的媒体人,建立一个微支付模式的阅读平台。在此之前,24岁的布兰克斯坦处处碰壁,极少有同行对他的创意有兴趣——直到他遇见了克劳平,两位年轻人一拍即合,并迅速成为合作伙伴。布兰克斯坦负责网站和平台的幕后工作与日常维护,克劳平则代表公司出席各类商业活动、与出版商洽谈、签订合约。

创业公司起初遇到一些困难。老牌媒体认为Blendle会影响他们传统的报纸销量,质疑新媒体平台的市场需求度,更有甚者攻击他们的资历,“这两个人是谁?”,克劳平说,“他们一定是这么想的,这两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在做些疯狂的事”。

△亚历山大·克劳平和布兰克斯坦

Blendle说服的第一家顶级媒体公司是荷兰的NRC(《新鹿特丹商报》),在成功劝说NRC注册Blendle之后,一切似乎都变得顺利起来了,“就像滚雪球一样”(亚历山大说),他们陆续与大多数荷兰主流媒体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创业五个月后,Blendle宣布获得德国最大出版商斯普林格出版社和美国纽约时报的共300万欧元的投资,占股23%。

如今,在占领荷兰媒体之后,Blendle已经将市场拓展至德国和美国。Blendle的大多数读者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没有购买传统纸媒的习惯,厌倦网络媒体的广告投放,又倾向于只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部分消费群体在社交网络中成长,数量庞大,思维活跃,购买力强,是传统媒体正在失去、也试图吸引的,克劳平和Blendle希望用它独特的运作模式,帮助传统新闻重新回到年轻一代的生活中去。

△Blendle团队

- 质疑和发展

而让大多数年轻人适应这种内容付费的消费模式,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尤其是当克劳平试图把他的平台从荷兰推广到欧洲之外的国家时。

“相对来说,可能欧洲的年轻人更愿意为文章支付费用,” 他说,“但我猜这种商业模式在世界各地都会成功。”

这样的商业自信在他试图进入北美市场时受到过不少专家的质疑。美国科技博客网站MondayNote的资深编辑Filloux就曾提出“斯普林格和纽约时报对Blendle的投资都是错误的判断”,且Blendle会受到“来自免费内容的巨大挑战”。

在荷兰国内,作为小众民族语言的荷兰语,可以自动屏蔽90%来自英语世界的免费内容生产者的竞争压力。但在传播力极强的网络社会,进入英语世界的Blendle,必须面对随手谷歌就能读到内涵相近的新鲜资讯,仅仅是去广告化和更方便的一体化阅读并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选择付款。

这也意味着Blendle必须找到平台的独特性,并放弃一部分可能与其他网站“撞车”的普通新闻,转向可读性更强的深度调研、幕后故事和长篇采访。如Blendle官网上“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排名最靠前的两篇文章分别是《这十年的野心、政治与石油热》(TIMES)和《奥巴马医改已经成为我的最大家庭支出》(华尔街时报)。

△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

另一个值得警戒的问题是,意图拯救严肃媒体的Blendle,可能反而因其特殊的“客户导向阅读”,进一步冲击纸媒的传统分工和运作方式,间接导致纸媒的消亡。

内容支付平台会导致自媒体的出现:如果为Blendle写故事就能赚钱,那人们根本不需要再为纽约时报工作了。而在传统媒体中,一些高回报率的报道(如娱乐、体育新闻)的盈利会支撑另一些相对来说少人问津的文章(如学术新闻、企业介绍等),Blendle导致它们的差距越来越大,小众新闻的生存空间将变得更小,传统媒体的结构正如大厦将倾,岌岌可危。

但无论如何,Blendle的出现对于喜爱阅读却无暇登录各大新闻网站筛选信息的你来说一定是个改善生活质量的好消息,它的新功能更为选择困难症的读者精心挑选了大数据计算过后最适合你的好文章。

我们已经开始接受内容付费的app和电子游戏,每年也为网盘和云音乐充值会员,为什么不能再付一些钱,购买一篇新闻呢?毕竟,记者们也为我们提供了不计其数的好故事。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