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TY1OTI3OTcwNA==

小国大业之堤坝: 荷兰人造坝造出了世界奇迹

我是在荷兰最低的地方长大的,那个被我称为家的地方位于海平面以下7米。要是大坝一旦决堤,我们就是爬到房顶上也无济于事。尽管这样,我还是没有一刻感到不安全。因为大坝决堤这样的事只有过去才会发生,现在不会再出现了,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有这样的想法也并不奇怪,恰恰是这个想法是荷兰现行水利政策的基础。因为荷兰的经济中心,比如鹿特丹、海牙、阿姆斯特丹,都处于还海平面以下。大坝决堤这样的事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巨大了,因此荷兰绝对会不惜财力来保证国土不受水淹。


泽兰省的东斯海尔德防风暴大坝(图:ANP)

尽管如此,成千上万座的堤坝、泵站和沙丘也不能百分之百杜绝荷兰被一次百(千)年不遇的洪水淹没。比如堤坝还是会日渐破损,江河中的水位还是会因大暴雨而超出可以承受的范围。

荷兰最后的一次大洪灾发生于1953年。那次造成近2000人死亡的灾难导致了荷兰水利管理的根本性改变:水利管理的出发点不再是应对已经发生的问题,而是防患于未然。总的来说,就是通过数学模型来模拟最糟糕的情况,据此来制定应对政策。比如荷兰三角洲(Deltares)研究所的水利专家们就在实验室里测试着各种新技术,看一看它们是否真的有效,是否有任何遗漏,以保证这些新技术在最终被用于付诸实践之前是安全有效的。该研究所主导下的三角洲水槽就制造出世界最大的人工浪来测试堤坝护岸的新材料。(想了解更多有关世界最大人工浪的信息,请看我们的专题文章:为了抗洪,荷兰制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浪

三角洲水槽的世界最大人工浪

三角洲水槽里世界最大的人工浪

以此为出发点,荷兰这些年来建造了很多重要的防风暴大坝,比如鹿特丹的马仕朗防风暴大坝(Maeslantkering)和泽兰省的东斯海尔德防风暴大坝(Oosterscheldekering),这些工程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

人类防洪登封造极之作-马仕朗防风暴大坝
马仕朗防风暴大坝位于鹿特丹港口外、鹿特丹新航道的西端、临近荷兰之角,是三角洲工程的最后一个项目,于1997年建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可以移动建筑。马仕朗防风暴大坝创新且大胆的工程设计震惊了世界,可以说是人类防洪登封造极之作。

大坝由两个巨大扇形的自动闸门组成,总长度300多米,与埃菲尔铁塔的高度差不多。这两个闸门实际上是可以注满水的浮桥,一旦水位超过警戒高度,浮桥里就会被充满水,增加的重量使得浮桥自动关闭,下沉并贴到河床底部,以此成为屏障阻挡住洪水。水位下降时,浮桥中的水被抽出,浮桥向两边打开,滑向一个带门的干船坞。干船坞的门随后关闭,其中的水被抽去,这样就可以使得闸门保持干燥,防止被腐蚀。整个关闭过程历时两小时。

鹿特丹的防洪闸
马仕朗防风暴大坝试关闭(图:ANP)

而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一切完全由一个计算机决策系统“BOS”自动控制。BOS会持续计算新航道水面的预计高度。一旦预测水面的高度超过鹿特丹标准水位2.6米以上,系统就会准备关闸。一旦预测水面的高度超过鹿特丹标准水位3米,大门就会自动关闭。该系统是唯一有权决定闸门开闭的决策者,完全排除了人为因素,哪怕是距关闭闸门的警戒水位只差1厘米,闸门也不会关闭。

马仕朗防风暴大坝关闭
马仕朗防风暴大坝试关闭(图:ANP)


大坝建成近二十年来,真正因为风暴原因仅关闭过一次,那是在在2007年11月8日,而在2012年和2013年则分别开启过一次准备关闭状态。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世界第四的荷兰式创新强在哪里?
为了抗洪,荷兰制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浪
面对洪水,为什么荷兰人如此淡定?
荷兰人六张图让你明白城市应如何排涝
 

Sigrid Deters
Sigrid Deters

Sigrid Deters,荷兰记者、传媒人、纪录片制作人。历年来曾供职于荷广传媒、绿色和平、荷兰难民基金会等机构。多次前往中国工作和旅游,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撰写过大量报道。长期关注与人权和公益有关的话题,擅长用荷兰的视角来解读时事。她认为,故事本身比故事形式更重要。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