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ost Roozekrans的作品

从西到东:荷兰商业设计大师谈中英荷三国设计文化

Joost Roozekrans是上世纪荷兰商业设计国际化黄金十年的代表,同时也是登贝设计工作室的标杆性人物。从荷兰到英国,再到中国,25年的设计足迹里最为著名的、教科书级别的设计项目要属“荷兰警署视觉识别系统”。



设计故事

Q:当我们谈及你的设计生涯,最为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荷兰警署视觉识别系统,可否简单地介绍一下设计过程和背后的故事,特别是那个足以载入设计史的“斜线条纹”。





A:荷兰警察视觉识别系统是我在登贝的第一个设计项目,那是25年前了,我刚毕业,我们是通过比稿获得这个项目的,由于国家警署和地区警署合并,所以logo是以组合的方式呈现的,火焰加上法典,最终,他们选择了我的标志。整个项目持续了两年多,Gert Dumbar 是我的当时的设计指导。

在设计过程中,我发现视觉传达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是和其他媒介不同的,所以就有了那个斜线的设计图形:荧光橙色在白天很引人注目,而到了夜晚蓝色则发挥作用,所以这个安全可视的符号延展出很多工具:比如路障、车身。它也适用于当时140多个的警察使用的车型。对于荷兰来说,经济实用是必须的。同时这个图形也使用在救护和火警上,所以在荷兰成为了一种紧急救援的符号。

 

 

荷兰警署 ,Visual identity

Q:在一个设计项目中,你通常是如何把语义讯息转化为视觉语言的?你如何找到转化点?

A:一般而言,在项目的起始阶段,我会深入地了解这个设计项目,通过和客户的交流、相关人员的访谈来获得相应的资讯。同时,做大量的案头工作,如果你想获得项目的精髓,这些准备工作是不可避免的。接下来就是视觉的转化,我会采用换位思考和场景融入的方式来思考对方在视觉上的需求。而视觉化的过程则是非常直观的或者说凭借些许直觉,对于视觉元素的搜索应该是开放式的,就如同在讲电话的时候,你不由自主地在草稿本上涂鸦一样,当电话的交谈结束之时,那些笔端的草图或许就是你无意识的、却是想法独到的点子。

 


Nike China, Face Book design

Q:你认为当前设计师的角色与当年你开始工作的时代相比有什么不同么?

A:现在的视觉沟通的确和25年前相比变化是巨大的,当年在学校里面我们只有一台苹果电脑,我们的工具是双手,印刷是要用金属活字的,摄影需要用暗房。今天设计师更多的是需要创意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沟通能力,而设计过程,你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合适的专家或者团队来与你一起完成你的idea。

 

海牙皇家视觉艺术学院 Open day, Poster & Visual identity

Q:你在中国已经工作了7年,可否介绍一个项目可以和你在荷兰设计的项目相抗衡的?

A:这个是比较难回答的问题,很难去比较,在中国的设计项目我需要面对与荷兰项目截然不同的挑战,如果真要拿出一个项目来,那我会选择在上海登贝时的荷兰文化中心视觉识别项目。


荷兰文化中心, Visual identity

设计文化

Q:你在荷兰、英国和中国从事过设计工作,可否比较一下三者的设计氛围?

A:设计是和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的,它植根于文化与历史。荷兰的设计是建立在它的视觉艺术基础上的,在荷兰几乎一切都包含设计,人们也有意识去邀请雇佣设计师去完成项目,由于种族的多样和社会阶层的落差不大,所以设计的包容性很大。相对于荷兰,英国的设计更商业化,更利益驱使,由于语言的原因,设计师也跟国际化,同时语言也影响到了设计。中国的设计版图则是太复杂、太多样了。相对于欧洲,设计在中国作为应用艺术要比欧洲年轻得多,在中国你会发现很多客户对于设计已经有了非常具体和细节的思考,而你只需要帮他们完成视觉的想法。虽然设计师在这里的影响力无法和欧洲相比,但是我想10年后会有很大的改观。

 


Dutch Design Works活动, Event style design

Q:你在荷兰和中国同时参与了相当多的设计教育工作,可否谈及两者的异同?

A:对的,在荷兰我执教过皇家视觉艺术学院和St. Joost,以及在挪威和NLXL合作一些工作坊的项目。我觉得在荷兰我们的教学重点是在于Creative thinking创意思维,而在中国我们则会侧重技术和设计技巧。当然我觉得两者缺一不可,如果要我选择一个,当然创意思维对年轻的设计师更为重要,更能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现在在上海的教学重点会有以下的几点构成: 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思考,沟通技巧,创意能力,电脑技术能力以及社会文化意识。

 

香港大学上海学习中心,Visual Identity

设计经验

Q:如果客户对于你的作品有太高的期望值,而你无法达到的话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A:有时候提供项目的人更了解项目,我们应该去聆听并且用他们的专业去思考,如果是关于视觉沟通的有效性,则我们设计师必须要让客户了解为什么你认为那种方式是可行的。当然有一点是你必须了解的,那就是你的东西和同类的竞争对手或者相类似的项目应该是有差异化的,同时你要引导客户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当然如果是关于客户的个人审美那就是一个棘手的事情了。总而言之,好的设计作品是多方兼顾和双方合作的产物。

 

Q:当你参与中国项目的时候你是如何解决语言和文字的问题?

A:大多数的客户和我合作的都是合资或者是国际背景的企业,所以没有太多的语言问题,如果是本土客户,我们的团队也会有本土设计师的参与和加入,这些也取决于设计项目对于本土文化的需求和程度。

 


Q:你是如何找到你自己的视觉语汇的?你觉得这个对于设计师来说重要么?

A:我从来没有特意去寻找我的个人风格,同时,这个东西很大程度上取决你的审美,同时也植根于你的文化和家庭背景。当我回顾我的设计作品,大体上你会感觉我是喜欢简单的视觉符号,同时颜色比较丰富。我不认为每个设计师需要一个清晰的个人作品风格,好的设计师应该是适应性很强的,他的风格也应该是多元的。



Q:哪些设计师和艺术家对你的设计有着重大的影响?

A:我觉得艺术家对我的影响更大于其他设计师。设计师我比较留意施德明、Tim Brown、Tibor Kalman。视觉艺术上Jake and Dinos Chapman、米罗、Wim Delvoye是我比较推崇的,我最近也比较喜欢蔡国强的作品。当然,作为设计师我也关注建筑、摄影、电影人的作品,比如Carl De Keyzer、Robert Frank、Rem Koolhaas、Stanley Kubrick。



从交谈和采访中,我们可以感觉到Joost还是和很多特立独行的荷兰设计师不太相似,他更会从客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同时也非常注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说,这都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顶尖设计师所具备的素质,他们跨越手工和电脑两个时代。但是Joost Roozekrans还是时不时地强调思维观念比执行的方式更为重要,同时要做足研究和准备。的确,匠人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你我都要保留匠人的心态。

想要了解Joost Roozekrans的作品,查看下方网址:
http://www.sparkytiger.com/

 
 
荷兰设计日志
荷兰设计日志

荷兰设计日志每周推送给你最新、最真实的荷兰设计时讯。作为荷兰设计师协会、荷兰设计周的官方合作伙伴,我们目前拥有英语和荷兰语的网站 (dutchdesigndaily.com) 以及中文微信平台。从建筑到电子媒体, 从时装到平面设计,从产品到空间设计,为您展现的是全面而多样的荷兰现代设计。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