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在中国:北京“历险”

中文教育在荷兰越来越受欢迎,荷兰的一些中小学纷纷开设了中文兴趣课。我所任教的的希尔弗瑟姆市立中学早在2006年就已将中文列为和法文、德文并列的外文选修课,并和北京陈经伦中学结成姐妹学校,组织双方师生文化交流。28名选修中文的高一、高二学生初次邂逅中国时,有何奇遇?

下马威
到北京后的第一天,荷兰学生和他们的中国伙伴们被邀请到荷兰驻华大使馆聆听科技文化专员为我们作的有关荷中科技发展的演讲。或许是因为中荷学生初次见面,大家都感到新鲜、好奇;也或许是受到“散漫的”荷兰学生的影响,当天中国学生们的表现令随行的中方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不满。返回学校后,校领导当即批评了中方学生。

为了让荷方学生也认识到事态的严肃性,更为了提醒他们作为中方的客人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要适应环境、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我把中方校领导的发言翻译给了我的荷兰学生听。然而,我得到的回应却是一双双瞪得大大的眼睛:“老师,不会吧!?他们这么乖还挨批?!这太过分了!”尽管我也同意他们的看法,可是,我也深知中国在教育管理上的严格。我担心接下来的一周里让他们瞪大眼睛的时候还多着呢!

吃在中国
为了让荷兰学生在这次交流活动中更近距离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人的生活,这28名学生被一对一安排到了北京陈经伦中学的学生家里,和他们的中国伙伴同吃同住、一起上学。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一周的实地生活着实让我们的荷兰学生受到了不小的文化冲击。就拿吃的来说吧,这些习惯了以面包奶酪为早餐的小老外们实在无法接受汤汤水水的中式早餐,更别提那在中国家庭中常听到的稀里呼噜的喝粥声啦。

中国人非常崇尚自己的食文化,我们的北京接待家庭也不例外。中国爸爸妈妈们为了我们的荷兰学生不是下厨房就是上饭馆儿,每天变着花样地让他们品尝地道的中国菜肴。然而,小老外们却“不领情”,没过两天,大部分学生便开始怀念他们的生菜土豆泥和牛排肉肠了。中餐饭桌上往往摆满盘盘碟碟,大家你一筷我一勺地合用盘中之餐。这种和一人一盘、各自为阵的西餐吃法截然不同的用餐方式也让荷兰学生不知所措。Stella更是忽闪着她那碧蓝的大眼睛委屈地对我说:“老师,昨晚在餐馆里几个服务小姐见我不会用筷子都笑我笑成了一堆。” 幸好学校附近有麦当劳、肯德基,那儿便成了这帮孩子们打牙祭的好去处。

学生生活
这次文化交流活动也让荷兰学生深切体会到中国同龄人学习负担的沉重。中国学生的生活相对来说单纯很多,往往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学校和老师在中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目前,国内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补习班更是开得铺天盖地,人们的趋众和攀比心理又助长了补习风的蔓延。学习、学习再学习,以至于孩子们都淡忘了课内课外的概念。当中国伙伴们得知这些荷兰学生在课余有的在商店、超市打工,有的参加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时不禁问道:“你们的学校对你们的这些活动怎么看?”高二的Julia对此的回答也很简洁明了:“课外时间由我自己支配,学校无权过问。”

情感流露
刚到北京的头两天,同学们因为时差、想家或饮食等方面的问题情绪有些不稳定。早上见到我时有些女孩子还忍不住眼泪汪汪。接下来的几天,同学们开始缓过神来,并对身边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一天,Catheleine问我:“老师,您亲吻、拥抱您的孩子吗?”“当然啦!”我不加思索地答道。“我的中国伙伴和她父母的关系一定很淡漠。我从不见她爸爸、妈妈亲吻拥抱她。”显然,在课堂上和他们讲解、讨论中西文化差异只是纸上谈兵,白费了我的力气。不过,换一个角度想想,十多年前当我刚刚移居荷兰时,荷兰左亲右吻的问候方式也着实让我无所适从了好一阵子。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女孩子把深沉含蓄的中国传统情感表达方式误解成淡漠也是情有可原的吧。

孩子们的话
令我们荷兰学生大开眼界的“家庭琐事”还有很多。Eliane发现她的中国伙伴不是独生女,她象打连珠炮似地问道:“她还有一个弟弟!这在中国是违法的吧,是偷生的吗?是不是罚了钱?”Bruno也有令他困惑的地方:“我的接待家庭有一辆大汽车、两台电脑。客厅里的大屏幕电视也酷极了。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家里其它的家具陈设却那么简陋。”

性格恬静的Annemarie寄宿在位于北京市边缘一个老旧居民区的中国伙伴的家里。她一板一眼地说:“我的中国家人非常善良、友好。从居住外表看,我还以为他们住在贫民窟呢,小街小巷里到处摆放着垃圾袋。房子都是灰蒙蒙的。可是让我吃惊的是家里面却即干净又宽敞。脏东西全被扔到街上去了,现在我明白为什么他们一进门就要脱鞋子啦!”

一天早上,Marije走到我身边神秘兮兮地说:“昨晚,我在卫生间刷牙时,我的中国伙伴走进来也不等我出去,一屁股就坐下来小便啦!”我顿时明白了她的疑惑,赶紧打圆场:“都是女生,不用介意。况且,人家是在自己家里嘛。”Marije对我的这番话却不以为然,还是认为这不太成体统。

厕所文化
荷兰人在这方面从小就养成了极强的隐私观念。相比之下,中国人对此就显得不拘小节,随便一些了。这大概也有它的历史原因。记得小时候,家乡的公厕都是大通间,里面无遮无挡,隐私又从何谈起!?近年来,中国尤其是大城市里的公厕有了明显的改进。然而,我们的学生还是遇上了两大难题:没有厕纸且是蹲坑!出游的第一天,几个女生愁眉苦脸地来问我:“老师,这儿有没有‘正常的’厕所?我们怕保持不了平衡,嗯……”“唉,都是这样,入乡随俗……”我支吾着,爱莫能助。厕纸好办,这蹲功还是要靠自己呀。

回中国养老
在荷兰,我们已对北京人的公园晨练早有耳闻。此次,我们更有幸成为天坛公园晨练的一份子。充满祥和气氛的天坛公园也成了这些喜爱参与的荷兰学生伸展拳脚的好地方。和中国老人一起打太极拳、踢毽子、跳街头交谊舞……一个个玩得不亦乐乎。十六岁的Florine来到我身边冷不丁地问道:“老师,您以后肯定是回中国养老吧?您看,这可比在荷兰的老人院对着窗台喝咖啡要有意思多啦!”

再次相聚
一个星期后,我们带着满满的行囊离开了水泥森林的北京,回到了绿树鲜花的荷兰。距离产生美感,这被学生们称之为“北京历险记”的一周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第一次登上长城;第一次包饺子、剪窗花;当然,还有第一次零距离体验中国的家庭生活……,要好好消化这一切最好的方法还是交流。

敬请关注荷兰在线微信账号(helanonlinechina),更多精彩资讯,手机专送。

荷兰在线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荷兰在线中文网
腾讯微博:@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以荷兰为中心、欧洲为视角,与全球华语世代一起发现各种前沿及有趣的创新项目。我们想通过各种脑洞大开的故事,改变创新在大众文化中遇到的困窘与误解:创新其实是一个个小灵感的累积,离你我都不远,它是很好玩的事情,而且会越玩越high!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