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

荷媒看中国:租女友过情人节成为新经济现象

 
本文作者:蓝菲
 
(荷兰在线)本期荷媒看中国,关注中国“租女友回家过年”的新经济现象和首例同性婚姻起诉案。
 
“租个女友过情人节”
 
荷兰《人民报》近日刊发文章关注中国的女友租赁服务。文章称,中国单身男女比例失衡的社会现实助长了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女友租赁服务。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大陆男女人口相差3366万,这意味到2020年会有约3500万的男性面临光棍危机。如何为单身男性解决过年过节“落单”的难题,转化为一个难得的商机。
 
文章称,如今在中国的淘宝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女友租赁套餐服务,花费约40欧一天,折合人民币300左右。作者表示,在中国传统的婚恋观中,“谈婚论嫁”似乎是一种社会义务,承载着对家族的责任。年轻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一般不迟于30岁,就应当结婚。超过30岁 不结婚的人,会被视为“剩男”或“剩女”,会因而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逼婚”的压力。所以,鉴于中国男多女少的人口现实,对于那些到了适婚年龄却又不着急 组建家庭,或者确实找不到合适伴侣的男性群体,这样的租赁服务实用性很大,可以解决不少单身男子由于“没有女友”而要在与亲人团聚的节日中所承受的许多来 自家庭的压力。
 
同时,文章还指出,西方情人节和中国传统情人节(七夕)在国内的热销,也为这样的租赁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服务的项目日趋多样化,包括陪聊、陪逛街、陪 看电影和陪参加聚会等明细项。女友租赁服务的“人性化”发展使这样的服务不再仅仅限于阻挡家庭压力的功能,而是逐渐成为消遣单身生活的方式,因而受到更多 单身男性的青睐。
 
此外,荷兰NOS新 闻也有类似的报道,不过是关于给中国的单身女性提供“租男友”的服务,适龄单身女性也是一个充满商机的市场,丝毫不亚于男性。也许,这种新经济现象的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商机,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对传统观念束缚的挣扎,是新一代年轻中国人社会价值理念向更自由、更开放的方向的转变。
 
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博弈
 
荷兰《NRC商报》130日 报道了一对长沙男同性恋伴侣的故事。文林(音译)和明亮(音译)是中国第一对试图从民政局为自己的关系争取官方认可的同性伴侣,但他们的举动换回来的只是 民政局工作人员的嘲笑。为此,他们决定向法院提出诉讼,出人意料的是,他们的案子被法院受理。然而,迫于官方的压力,他们的代理律师被迫退出。
 
文章指出,文林和明亮的遭遇以及代理律师的中途退场都表明了中国的官方大环境对同性恋群体的权益争取还是不太有利。然而,中国的民间氛围实际上比想象中友善得多,这是值得庆幸的。
 
文章还称,民间氛围的友善,是因为目前中国大陆还存在着许多有组织的、为同性恋者,跨性别者以及双性恋者等社会少数群体争取权利的运动。在得不到官方机构的 支持时,与文林和明亮有类似经历的人可以通过民间组织为权益抗争。这样的民间力量不应该被忽视,因为它也许可以改变社会的大潮,在未来的中国发起一场关于 维护LGBT人群权利的讨论。
 
文章最后认为,虽然目前在中国,同性婚姻仍旧未能实现合法化,不过政府似乎也没有采取严厉的打击措施去遏制类似这样的同性婚礼仪式。如今,同性婚礼能以公开的方式在中国举行,并且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这对同性恋人群权利的争取有着重要的鼓舞意义。
 
其实这并非荷兰媒体第一次关注中国的同性婚姻议题。早在20157月初,荷兰的《人民报》就曾发表过一篇关于一对女同性恋情侣在北京举行结婚仪式的文章。这篇文章指出,尽管这对年轻人的婚姻是没有法律效应的,但是她们认为她们个人的婚姻是否有效,不在于有没有政府的认可和保护,而在于当事人自己的感受。即便没有官方文件对她们关系的认可,这对新人依然勇敢追求属于自己的基本权利。

更多荷媒看中国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以荷兰为中心、欧洲为视角,与全球华语世代一起发现各种前沿及有趣的创新项目。我们想通过各种脑洞大开的故事,改变创新在大众文化中遇到的困窘与误解:创新其实是一个个小灵感的累积,离你我都不远,它是很好玩的事情,而且会越玩越high!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