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竞争VS自由放任:中荷教育严宽两极

“我是在朝一个很艰难很遥远的梦想前进,”十七岁的中国女学生对着镜头说,稚气未脱的脸上表情坚定,“高考决定了我的未来。”一试定终生,是中国升学制度最引人注目的一环。在荷兰人眼中,虽然填充式教学和升学压力让他们觉得很难接受,不少人却也看见了考试制度让中国学生在幼年时就学会自动自发、雄心远大,对国家对家庭的责任感更是让荷兰人啧啧称奇。

内梅亨大学哲学系教授、教育主任Jeroen Linssen说:“中国教育强调知识积累,这一点在荷兰已经长久被忽略了,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纪律与压力
荷兰导演Marije Meerman在2008年跟随五位巴蜀中学高三学生一整年,记录下他们准备高考的心路历程,夺得2008年鹿特丹电影节的金犊奖。最近这部名为《I wanna be boss》(我要当老板)的纪录片在内梅亨大学播放并举办座谈会,吸引了许多关切教育问题的学生与普通民众前来观赏。没有网络、没有电视,影片中的学生远离家乡只身住在学校宿舍,清早六点起床,直到晚上十点半寝室熄灯为止,过着极端纪律的生活。一名荷兰观众对此忍不住惊呼:“这和荷兰学生的差异实在太大了!”

每年一千多万名中学生参与高考,争夺中国北大、清华两所顶尖学府的入学机会,压力之大可见一斑。负担了家庭、社会的期望,恐惧没有考进好的学校未来职业前景堪忧,让年纪不过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承担了极巨大的精神压力,自杀、精神崩溃者所在多有。对此,前来观片的荷兰学生不解地提问:“难道没有替代的方案吗?考不好有什么关系呢?”

责任感与上进心
有的荷兰学生则疑问为何每个中国学生的志向都跟“钱”有关,要当大老板、要赚大钱,太过物质主义。有的则庆幸自己生在富裕的国家、有着健全的社会制度,因此不需要担心赶紧就业赚钱帮助家庭。

当学生们强烈质疑中国教育制度与社会压力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时,从事教育工作的荷兰观众却有着相当不同的看法。一名从事中学教育的女士认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生并不认为这是外在的压迫与要求,他们内化了社会的需求,将之转化成自我鞭策的力量,她说:“相较之下荷兰学生实在太被动、太没有上进心了。”

自由思考与知识积累
另一个广受争议的话题是中国的教育方式,大量需要背诵、死记的知识,让荷兰学生相当不敢苟同。然而在场的一些普通民众却认为,荷兰教育太强调个人意见,让荷兰学生养成了缺乏知识基础便随便发表意见的习惯。

担任此次座谈会主讲人的内梅亨大学哲学系教授Jeroen Linssen认为,跟中国教育体系正好相反,荷兰学生是到了大学后才被要求要好好积累知识基础,这点让他深感不安,他忧心地说:“基本知识是从事任何学术研究的基础,荷兰在这一点上越来越薄弱。”他也质疑所谓荷兰学生自以为的“自由”是否真实,他说:“中国学生承受很大的升学压力,但其实荷兰学生也有很多压力,他们不仅要学业优异,运动、人际关系的上的表现也要兼顾。西方社会有自己对成功的定义以及随之而来的压力,西方生活是否真的比较自由,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