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

温波:政府良治才能有效推动中国人口政策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在过去30年来一直被严格地执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也毫无例外地遵守,而导演张艺谋超生也会被追究责任。毋容置疑,从地球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整体角度来看,中国家庭为全球人口数量控制作出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政府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一政策的推出无疑是中国人权事业上的一个重大进步。然而,优化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并非一个“二胎”政策那么简单。 从公众不断对此政策的吐槽,政府应该认识到进一步的工作方向和努力目标。

首先,政府应该力求廉洁奉公,身份和责任明确。地方政府主要的工作领域是公共事务,而非招商引资,整日热衷商业经济活动。这些公共事务包括生态保护、城市规划和道路设计、医疗教育、公共安全、养老扶幼等等。

政府缺乏良治、官员自律欠佳的时候,必然会热衷经济活动。只有参与商业和经济领域,权力才能获得寻租空间。而当经济生产带来环境负面的影响,政府官员往往因为利益共同会偏袒环境破坏者一方。

中国人口的问题,除了计划生育带来的每个家庭新生儿减少之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不孕不育和婴儿的先天性疾病的大量存在。而这恰恰与环境恶化和食品安全息息相关的。而中国目前人口危机来源之一是人口生育能力的急剧下降。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环境荷尔蒙物质。 他们大多存在于如二恶英、多氯联苯和滴滴涕这样的人工化合物中。这些物质通过干扰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激素分泌,造成男性精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女性子宫癌变畸形、乳腺癌等。这些环境荷尔蒙物质很多进入水体后积累在鱼类身上,之后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内。而环境荷尔蒙物质一旦存在是很难分解消失的。

近些年来,由于垃圾围城的原因,各地政府纷纷上马垃圾焚化炉项目。而垃圾焚烧是产生二恶英的罪魁祸首。此外,广泛存在的工厂排污、化学泄漏以及未经有效处理的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 加上公众防范意识不足,这些“化学弹”实际已经在大爆发污染爆发。只是国家政府对人口危机的认识仍旧被“独生子女”政策所蒙蔽,误以为新生人口减少的主因是计划生育使然,还尚未认识到真实的原因在于深远广泛的环境污染问题。

此外,对食品安全的担心让父母们对现实进一步降低信心。曾经可以不在意的食品问题,因为对孩子的倍加呵护而变得尤为在乎。这些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让父母对是否拥有二胎产生迟疑。 而政府机构在维护食品安全上有着义不容辞的监管责任。一个积极向上、清廉为民的政府是应该知道哪些事务是其本职工作的。

鼓励优生优育、维持人口健康发展还需要政府着力于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地方政府热衷卖地赚钱。城市中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而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托儿所、幼儿园、图书馆、少年宫、公园、儿童诊所和医院等等,根本没在政府规划的优先考虑中。入园入学、看病就医,伤着无数父母们的脑筋。孩子们需要有一个安全、宽松、自由的环境,有时候城市或乡村一片空地、树林、草地就可以成为孩子们的乐园。政府在城市规划上应该善于留白,不能让每分每寸土地都用来变现,成为开发商和腐败官员攫取利润的对象。

基础硬件设施需要跟上之余,应该着眼于为孩子们提供的社会服务。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里已经实现了婴幼儿医疗免费,而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更应该在减免儿童医疗费用上做好榜样。不能再让病儿父母在亲戚、朋友、邻里间为孩子的医药费用而奔走。

政府还要重视妇产医护人员、保育人员、幼教师资的培养,鼓励人们从事这一高尚的职业。对于孕产妇应该给予休假政策上的照顾。在日本,普通工作的女性,会有一年的孕产假。而如果是教师或者公务员,则有长达三年的孕产假。这样的支持政策,在鼓励人口生育和照顾母子方面更显体贴有效。

归根结底,中国的人口政策是需要政府以人为核心,提供对人的热诚服务。只有当一个社会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天堂,人们才能看到自己的孩子会在一个更美好的环境、更有望可期的未来中生活下去,去体验自己将来无法亲身经历的世界,才能发自内心地生育养育新一代。 而在政府开放二胎政策的时候,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政府的使命,因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力就是其未来的一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立场)

更多与计划生育有关的文章:

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四个传说,都是真的吗?
王杨:《妈妈的村庄》反思计划生育
一个没有根的群体 - 中国失独者

温波
温波

温波曾参与创办绿色和平组织北京办公室,担任过Global Greengrants Fund中国协调人和太平洋环境组织中国项目负责人,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空气与水保护基金项目主任。亚洲协会"Asia 21 Young Leader",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美国PEW海洋保护学者,还曾担任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委员会委员(2012-2014),现为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全球探索基金政策和媒体顾问。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