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枪

南桥:为什么美国控枪这么难?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俄勒冈阿姆夸社区大学(Umpqua Community College)发生造成十条人命的校园枪击案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新闻发布会上称,这种事情每几个月发生一次,事件的发生、消息发布都已“常规化”。奥巴马在任期结束前,一反“跛鸭”总统的常态,在特赦非法移民、与伊朗达成核协议、与古巴建交等事项上都有强力作为。控枪也是他的一个理想。可是据《大西洋月刊》上一文的描述,奥巴马当政期间,枪支的拥有率不降反升。奥巴马每次出事后呼吁控枪,拥枪的人就好比街道老太听到“副食品又要涨价了”的说法一样,赶紧去囤积。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一度控制参众两院,占尽立法控枪的有利条件,最终却一无所获,只能和普通人一样徒唤奈何。

美国的枪老大很难管。脸书上有个很受关注的对比图,一边是可以合法拥有的各种枪支,另一边是不能合法消费的法国奶酪。我自己也常感到这种反差:到美国带个火腿被没收,差点罚款,可是枪支,连在小区的旧货销售上都可以随便买到。



为什么控枪这么难?窃以为有三大原因:政治、游说和民意这三个词读音都应该是“利益”。

枪支制造商和美国枪支协会(NRA)出于经济利益,频频游说国会,使得相关立往往不了了之。政客害怕自己的政治前途被控枪搞砸。奥巴马不需要再去竞选,可以放胆发飙。其他政客在这个话题上则如履薄冰。支持拥枪的选民实在太多,得罪不起。即便千辛万苦,能够推动宪法修改,或是通过相关控枪法律,能否被多数州批准,也还是问题。这种追求可能过程漫长,且最终可能无疾而终。很少政客愿意在这方面用光自己的政治筹码。控枪或许都不比废奴难,美国需要有林肯这样有远见且不顾个人利益的人出来死磕。

政客的担忧和游说的活跃,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民意。滥杀事件频发,为什么拥枪还有大批支持者?这才是耐人寻味的问题。这些年我观察下来,发现民间的说法大多数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主题。

“护宪论”:要防的是政府而非枪支的

拥枪派常引用的理论依据是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中说的: “为确保一个自由国家的安全,良好规范下的民兵之存在是必需的。人民拥有、携带枪支的权利不可侵犯。”该修正案于1791年12月15日被批准生效。两百多年来,枪支的拥有权被视作控制政府欺压群众的保障手段。老百姓拥有了枪支,才能把政府“关进笼子里”。

此说貌似有理,但如今不是1791年。世异时移,政府和民间武器的战斗力不再势均力敌。政府拥有的武器可以把挑战者炸回原始社会。民间拥枪,屡屡造成无辜学童被杀被伤,却未必能够对政府的运作施加正面影响。枪杆子不让政府干坏事的例子没看到多少,妨碍正当执行公务的例子倒是有。内华达牧民班迪(Cliven Bundy)由于畜牧的纠纷,曾与执法的政府机构对峙,周围不少人携带武器声援。最终,在当地警长斡旋下,此事和平结束。此事常被认为是老百姓持枪防范政府不当行为的案例。

不过,经调查后发现,此事实际上是班迪私用公用土地,借助暴力威胁妨碍执法,对于其他守法牧民非常不公。这种放肆的放牧手段,也使得正常的环境保护无法进行,应是民间拥枪妨碍政府做好事的反面教材。人们后来发现,班迪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一度借他打“小政府”牌的保守派人士都急于和他切割。民间拥枪也造成了各种关系紧张。比如警察执法的时候,不知道对方有没有枪。这种担心也容易造成执法中矛盾升级,容易擦枪走火。

“滑坡论”:有初一就有十五的

拥枪派常用一种逻辑上的“滑坡论”,亦即一种行动,比如对枪支的限制,会导致类似的其他行动。人们担心,一旦政府开始控制枪支,一旦拥枪权利被剥夺,渐渐地会有其他权利遭到侵犯。老百姓享受的各种自由,最终会一一被政府夺去,政府会成为极权政府。

这种滑坡论未必都有实际的依据。今日控制枪支,未必就会发展成为明日控制大家使用鱼竿或手机。不同事物之间不仅仅只存在量的区别,还是有一些质的区别,滑坡中会遇到很多的“缓冲区”,让“禁止”的车轮停下来的。比如在其他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控枪并未导致其他自由的丧失。

“自卫论”:控枪防君子不防小人的

拥枪派担忧,坏人总是可以通过地下渠道弄到枪。普通人为了保护自己和家庭,自己拥枪,对于犯罪分子才有威慑作用。拥枪派常列举各种“大数据”来证明控枪不能降低犯罪率。比如芝加哥控枪极为严格,暴力犯罪率反而居高不下。

这个说法貌似诱人,但常被人们遗忘的另外一个事实是,人们购回保护家人的枪支,却常有自伤的情形。我在俄克拉荷马期间,所在学区就有小孩在家拿父母的枪自杀。我现在所在的德克萨斯,也是拥枪人士绝对要占大多数的州。就在2015年九月份,休斯顿还有一19岁青年拿枪自拍玩,结果枪意外走火,该青年丧命。至于家庭之间、邻居之间,由于小小矛盾就开枪杀人或自杀的例子,隔几天就能从各地媒体上看到。如果枪支被有效控制,人遇到矛盾稍微忍一下。过了情绪激动的一阵子再来平心静气解决问题,也不至于发生很多悲剧性事件。

“治本论”:杀人的是人不是枪的

很多美国人认为造成这些屠杀案的不是武器,而是人的教育和心灵出了问题。2012年,美国桑迪·胡克小学(Sandy Hook Elementary)小学枪击发生的当年,中国河南光山县歹徒持刀砍伤22名小学生。此前的2010年4月29日,江苏泰兴镇中心幼儿园有歹徒砍伤32人。这些事件常被控枪舆论用来说明武器不是根本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控制武器是“治标”,解决人的问题才是“治本”。即便是控枪的诉求,往往是强化个人背景排查,将有精神疾病记录的人,列入不可购枪的名单。即便这一微薄的请求,也难以得到解决。

其实,治标也是治本的一个重要部分。杀人的不是枪而是人这一套说法的荒谬处,乃是忽略了犯罪成因中“条件”的重要因素。如果只有犯罪环境、犯罪动机,而没有条件,犯罪行为会大为减少。潜在犯罪分子如果获取枪支困难,或是只能使用其他武器,杀伤力也会小很多。大部分可能危害社会的人,或许只是在论坛上喷人泄愤。让武器随处可见,结果就难说了。如果武器真是中立的,应该在人的思想、教育上做文章,那么何苦要去控制其他国家拥有核武器?去做哈桑·鲁哈尼和金正恩们的思想工作好了。

上面这些主题虽然信的人很多。到底“怎么破”,还需要一个个去拆解。不过,控枪和反控枪的争论,深入到美国人对于宪法、权利、安全、自由、党派利益等诸多利益,这会是一场文化的持久战。此战无论输赢,都会永久地影响美国的未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立场)

更多与美国政治有关的文章:

美国南卡州为何成为女性的致命之地?
“特朗普现象”:政治家一定需要政治正确吗?
李昀:面对性暴力,美国媒体和高校在做什么?

南桥
南桥

南桥,本名方柏林。专栏作家,教育观察者,关注学习方法、教育革新及中美教育比较,在美国高校从事教育设计工作。著有《呀,美利坚》、《知识不是力量》、《及格主义》、《英语,恶作剧抑或真理》等。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