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植物园

荷兰百年植物园新添中国园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今年十月一日中国国庆之时,荷兰国王和王后亲临莱顿大学,参加“中国在荷兰”研讨会。同一天,有425年历史的、欧洲最古老的植物园之一莱顿大学植物园也将为“中国药用植物园”举行开幕仪式。中国月季花将同众多来自中国的花卉和药用植物一起,在这座曾经培育出荷兰第一株郁金香的植物园中绽放。

从19世纪中叶起,欧洲就一直源源不断地从中国引进奇花异草装点花园。经过上百年的培育,很多花卉,比如蔷薇、海棠等等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伴随着花卉的引进和中国移民的到来,中草药也传入欧洲。虽然荷兰人对于这种飘着异香的草药充满了好奇,但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中草药和中医疗法并没有被荷兰民众广泛接受,其效用和科学性也曾经受到质疑。

莱顿大学植物园特别开辟的“中国园”,会消除荷兰民众对于中医药的陌生感吗?又会给荷兰民众带来什么样的中国“花讯”呢?赶在中国园开幕之前,莱顿大学植物园的采购主管海尔达·凡·于福伦(Gerda van Uffelen)博士接受了荷兰在线的独家专访,为读者解密中国园的来龙去脉。

把中国植物园搬来荷兰吧

筹建中国园的想法其实源自于福伦博士和植物园园长保罗·科波拉(Paul Keßler)教授五年前去中国参加的一次学术会议。会议间隙,主办方安排与会代表参观在广州、深圳等地的植物园。中国花卉及药用植物品种之多,让两位荷兰专家大开眼界。他们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东看看西看看,在植物园中拍摄了上万张图片。

看着这些图片,他们感慨欧洲大众对于中国花卉和药材植物有多么陌生,立即萌发了在莱顿大学植物园开辟中国药用植物主题园的想法。回到荷兰后,他们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校方的支持,在筹建过程中,中国以及英美等国的植物园和植物学专家都纷纷表示愿意合作。这个想法眼看就要变为现实了。

但是,建一座中国园远非从中国空运一些花花草草那么简单。很多问题在等着他们,比如:是按照中国传统还是现代植物园的布局来设计荷兰的中国园?哪些植物适合在荷兰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哪些植物可以做邻居?如果这些中国植物水土不服怎么办?……各种问题让植物园放弃了起初一步到位的想法,决定分步规划,不断尝试,延长中国园的建设周期,边实验边开放边扩充。

所以,历经五年,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中国园的雏形,很多植物尚在培育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有更多中国植物“移步”中国园。

探班中国园:小荷才露尖尖角

中国园位于植物园中心池塘与运河之间的空地上。园区呈圆形,边界用竹篱作为屏风与园中其它区域隔开。绕过竹篱屏风,首先看到的是中线上一字排开的七个龙纹瓦缸。这是特地从中国订制的手工艺术品,可盛水,亦可栽种花卉。



平坦的鹅卵石路将花园分割成网状,其间的花田中栽种了各种中国植物,并有标签注明植物学名、种属和产地。竹篱下凌霄花探出笑颜,水塘中荷花才露小角,处处可见有中国传统画风的小景。为了方便残障人士或老年人可以乘坐轮椅进入,园中道路都比较宽,以方便游客近距离观赏植物。因为道路较宽,初种的植物又比较矮小,园区虽小却显得空旷有余,整体风格与曲径通幽、亭台楼阁式的传统中国花园完全不同,反而有点类似于中国现代的植物园。



于福伦博士介绍说,有关中国园的设计,大家争论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决定让荷兰设计师设计带有中国元素的现代植物园。一方面让荷兰民众看到类似中国现代植物园的样子,另一方面也更加方便大众近距离观赏花卉植物。首批入园的植物多产于北方,比较耐寒,应该会适应荷兰的气候。即便如此,如果冬天气温太低,还是要考虑让一些植物进入温室过冬。

园丁沃特·寇普曼(Wouter Koopman)先生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园中忙活着。为了栽种、培育中国花草,他阅读了大量关于中国植物的图书资料。在他看来,开放中国园是荷兰民众了解中国花卉植物的好机会。很多荷兰人都在花园里种过像鸢尾、月季这样的花,但是大家并不知道这些花居然来自万里之遥的中国。有些药用植物在欧洲一些地方销量不错,比如淫羊藿、鱼腥草等等,人们却不知道它们在中药中还有更多的用途。



在种植、移栽的过程中,就连植物园的园丁们自己也要对中国来的植物“刮目相看”了。中国园水塘中含苞待放的荷花,在温室中雪藏了八年都没有开花,今年夏天 移到花园中,竟然精神抖擞地要开放了。沃特先生希望园里能种上更多的来自中国的花草,让荷兰及欧洲民众对中国植物有更多的了解。

科普花园+试验田?

其实在莱顿大学植物园一角,15年前就开辟了一处日本园。那是为了纪念从日本带来大量物种样本的西博尔德(Siebold)博士。相比日本园,中国园的特色在于凸显植物的药用功能。植物园希望通过展示这些植物,让大众体会中国文化和中医药的博大与精妙。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其实每种病例都有其独特性,而治疗方案也应该充分考虑到病人的特点,不应该千篇一律。

从这个角度看,科学的分析和经验的积累同样重要。虽然中草药与西药成分来源完全不同,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也独具一格,但是那毕竟是上千年通过无数病例积累下来的诊治经验,最近不少成功治疗的案例证实:完全可以尝试将中药与西药结合起来辅助治疗。由于近年来中国用动物做药材的负面新闻不断,很多荷兰人对于动物药材非常排斥,继而影响到他们对于中药的整体印象。于福伦博士认为应该让大众了解中药的很多成分其实是植物,而这些植物很可能就种在他们自己的花园里,用她的话说:“这些花草是有故事的。我们需要知道这些故事。”

莱顿大学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探究中草药的故事。以前中国传统的植物研究自成一家,给国际交流和合作研究造成障碍。从上世纪开始,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中国植物的形态和生长特点来寻找它们的亲戚,帮它们在国际通用的植物学谱系中“寻根问祖”。种属归类后,再按规则用拉丁文名称加以标注,这样这些中国花草们就有了洋ID,走遍世界都不用担心人们认不出来了。同时,反向的研究也在进行。研究人员从中药店里买来中药,分析其中的成分和配方,从而确定哪一种植物可以入药。

中国园里首批栽种的花草,就是这样被挂上了洋名牌,对应上了自己的“故事”。随着更多的中国植物在这里这片花园里安家落户,中国园不仅将成为一部荷兰民众了解中草药的科普辞典,也将是国际植物学和药学界解开自然密码、推动中西医药共同发展的试验田。



(题图为于福伦博士向笔者介绍中国园。图/陈大地。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立场)

更多关于荷兰的文章:

中荷农业中小企业贸易与投资洽谈会举行
人才论坛为荷兰华人工程师铺路
荷媒看中国:荷外交大臣访华,醉翁之意不在酒


 

陈大地
陈大地

陈大地,欧中国际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心创办人,致力于推动中西经济、文化、艺术及教育交流。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