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性暴力 emma sulkowicz

李昀:面对性暴力,美国媒体和高校在做什么?

【编者按】性暴力是亲密关系暴力的一种,它不只可能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也可能发生在学校里。在美国,高校如何预防性暴力的发生?美国媒体又是如何报道校园性暴力案件?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九月,又是一年开学季

如果你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新生,你会收到了一封来自校长的邮件,这可是开学致辞后,校长发给大家的第一封邮件。它是关于消除校园性别暴力,建立干预、支持和问责的校园文化的。

邮件中写道:“过去几年内,我们一致努力,确保学校每一位成员都能够理解什么是性别暴力,认识干预的重要性,知晓幸存者可用的资源,了解违法事件一旦发生即可生效的那些政策和程序。”

邮件要求所有的新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必须亲身参加校方组织的关于预防性别暴力的讲座,以提升意识,学习干预技巧,了解校内可用资源。此外,学生还必须在入学六周内,完成网上性别暴力干预的教育课程,否者不予注册。入学后,学校还会继续提供相关教育。

校长还“诚挚感谢”了相关学生社团组织,表扬他们在消除校园性别暴力方面所做的努力,因为“我们知道仅有校方的努力,是无法让全体学校成员都致力、关注和参与消除暴力的。”

这确实是一封让初来者印象深刻的邮件,尤其是当你来自于一个性教育不健全的国度,在这个国度里,学校施压强行暴露那些为推进教育系统性别平等做出努力的学生的性取向(原谅我用了长修饰语,因为事情太可笑)。不过,这并不是说美国就是多么平等的社会。事实上,正是因为性别暴力严重,政府、学校、媒体才会明确自己在推进性别平等方面的责任和作用。

根据美国强奸、虐待和乱伦国家网络的调查,每107秒就会有一个人遭受性暴力,全美每年约有293,000人成为性暴力的受害者。和枪击案(顺便说一下,笔者来了三周,就看到了的三起枪击案的新闻)一样,性侵害是个长期且严肃的话题。是的,你在《犯罪心理》、《罪案调查》等中看到的案子并不夸张,夸张的只是所有案子都得到了解决。现实是,68%的性暴力无人报案,98%的强奸犯从未受到惩罚。

事实上,就在开学前,8月底刚刚有一场校园性侵案得到审理。著名的精英学校圣保罗学校的一名毕业生,现年19岁的拉布力,被控在返校与学妹学弟交流时,强奸自己的师妹,只有15岁的受害人。虽然陪审团最后认定两人之间有性行为发生,却否定了该行为违背了女生的意愿。

不过,拉布力仍然被裁定犯有一项重罪和四项轻罪。其中最重的是利用网络媒体勾引、引诱或诱惑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以便实施性侵害。这个原本有望进哈佛、当部长的高中毕业生不仅面临监禁,还将进入性侵犯者的名单。



笔者想谈的不是该案件本身(事实上,控辩双方都对裁决有不同意见),而是想说说美国媒体和各方在这个问题上的政治正确。

首先,媒体在陪审团的裁决出来后,并未表现出正义得到伸张的简单兴奋,认为谁都没有赢,因为两人都是十几岁的年轻人。

其次,媒体在前期案件审理报道的过程中,从未公开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住址、父母等,屏幕上从未见到其个人和家人的照片,或者其生活的社区的图像。

其三,虽然在报道过程中,媒体要公平地展现控辩双方对案件的看法,但是在新闻评论中,女主播却直接反击了受害人所在的社区谴责受害人的做法(着装暴露,让男人犯罪等,乃全球通用的歧视语码)。

其四,媒体还邀请相关专家,包括警察、律师、法律评论员等,对强奸案的发生和审理困难等进行科普,却从未给出女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建议。其中让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控方律师在法庭质证前说的话:既要弄清事实,又要尊重受害人,确实很考验人。

最后,媒体还问责了受害人所在的圣保罗学校。该校有“老生回访”的传统,让毕业生回校与低年级学生交流,从而变相成为“老(男)生福利”,有机会与学妹发生性关系。拉布力被定有罪,除了法证确实以外,还有他与同学吹嘘,说自己如何搞定了一个学妹。控方律师认为拉布力精心策划了这场侵害,并且把让师妹脱贞当做荣耀。

媒体借受害人家人的口,谴责学校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学生。虽然该校校长否认学校有错,却表扬了“这个遭遇如此噩梦的年轻女性表现出的惊人道德勇气和力量。她要求真相的坚定与不妥协,大大鼓励了我们以及许多校外人士。希望时间会抚平她和家人的伤痛。这次事件给整个圣保罗学校带来了严重的损害。校方有责任确保我们的学生能在一个相互尊重、关爱和支持的社区中一起学习和生活,不能也不会容忍些许的错失。”

(题图为哥伦比亚大学女生Emma Sulkowicz扛床垫参加毕业典礼,她此举是为了抗议校方对校园性侵的漠视态度,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荷兰在线特约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立场)

更多关于性暴力的文章:

荷兰性暴力现象严重
艺术反对暴力:女大学生扛床垫声讨强奸犯
王曦影:家庭暴力无性別之分

李昀
李昀

李昀,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住校学者,要求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的文化研究者。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