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生子单亲妈妈在西方普遍

岳韬:西方人如何看待“未婚生子”?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近日,吴霞和沈博伦这对分手情侣为上不了户口的私生子通过众筹筹集罚款而引发网络热议。

男女当事人的经济条件其实并不差,4万元的社会抚养费(罚款)不应成为障碍。他们原本可以低调处理此事,拿钱买个清静,然后低头做人,谨慎地将孩子抚养长大。或者,他们可以采取更“聪明”点儿的做法:用一纸婚书来为孩子保全户口、逃避罚款,至于婚后怎么生活,如何抚养孩子则可两人协商——没有人说过结了婚就必定要在一个屋檐下过柴米油盐酱醋的生活。

然而,这对男女却选择了用“笨”办法高调处理这件事。他们不仅公开挑战既有政策,还要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好像一场互动的行为艺术。很明显,他们的目的不在众筹,而在宣传和抵抗。


这场“行为艺术”惊世骇俗、轰轰烈烈,因为它在中国的土壤上发生。换个环境,它便会失去意义。大部分西方国家对于未婚生子司空见怪,法律保障单亲母亲和孩子的利益,她们甚至能得到双亲家庭得不到的津贴。相关文章:单身理想国:在荷兰没有人在乎你结不结婚

在这个前提下,孩子的父母有没有结婚不仅不是个问题,而且根本没有人会去关注。夫妻可以生孩子、男女朋友可以生孩子、炮友也能生孩子:爸爸妈妈到幼儿园、学校接送宝宝,谁也无法知道他们究竟是不是法律夫妻。不少荷兰的夫妻喜欢以男女朋友相称,就像国内的情侣喜欢互称老公老婆——男女朋友显得松弛随意,老公老婆显得亲密黏稠。可见,在潜意识里西方人不喜受牵绊,中国人则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在大量网络文章中,我注意到事件的女主人吴霞公曾9年留美。她强调,未婚生子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并非一时冲动,也不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女性应该要掌握自己的生育权——她说——不然在男权社会下,妇女就易沦为家庭的附属品。这不由让我想到最近的另一则网络热题:徐静蕾冷冻自己的卵子,从而保持对生育的选择权。无论是吴霞选择未婚生子,还是徐静蕾选择冻卵,都证明了有那么一部分独立女性正在主动维护自己的身体权益。

持吴霞和徐静蕾这类观点的女性在西方不在少数。我的一个意大利女友在40岁那年决定再要个孩子。她那自由不羁的小男友坚决反对,结果她用“男方无需对将来的孩子承担任何责任”来说服对方使她怀孕,生下孩子并独自抚养。她成了个满足快乐的单亲妈妈,倒是她的小男友不干了:在见到孩子后,他也产生了骨肉之情,但是法律不承认他是孩子的父亲,如果有一天孩子的母亲出事,他连监护权也得不到。于是,两人去办了监护权的公证。然而,面对婚姻,他们依旧选择单身,一方面觉得没有必要结婚,另一方面女方不愿失去津贴。

你只管提供精子,其他什么都不用管——这种说法西方男人相当耳熟,可是并非人人都能接受。听到这话,许多男人不但没有“占了便宜”的喜悦,反而觉得受到了侮辱:她仅把我当作一台生育机器!随着西方各国妇女保护法律的成熟和女性权利意识的深入,男性似乎逐渐成为弱势群体。女人只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就不会吃亏,可男人搞砸了一段感情说不定既破财又没得到抚养权。

在这里,我不得不为西方男人喊喊不公。既然孩子是两人缔结的,在生育面前就应该男女平等。没有肚子是我的,我就能决定生不生之说;也没有你是我的老婆,你就得给我传宗接代之说。有一对地位平等的父母,我想孩子也会更健康地成长吧。 

(顶图与本文无关。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再多读一篇吧50年的差距:中荷未婚妈妈处境对比


岳韬
岳韬

岳韬,知名作家、跨文化培训专家。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和阿姆斯特丹大学,当过记者、编辑,现从事商务培训和写作。频繁在中英文报刊和网络上发表作品,于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红蟋蟀》,荷兰文版Schemering boven Shanghai于2015年1月推出,英文版Shanghai Blue将于2015年秋面世。岳韬目前正在创作第二部小说。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