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收入与幸福感

不幸福的中国人:学历越高,幸福感越差?

(荷兰在线)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贫困数量也在下降。世界极度贫困率的下降跟中国数百万人口脱贫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中国的人均GDP和家庭消费量在1990至2005年间共增加了四倍;与2008年相比,中国在2013年的人类发展指数上升到93位(共187个国家),国民预期寿命也由1980年的67岁上升到75.3岁。然而,经济的增长和这些数据的不断攀升,是不是就意味着国民生活幸福和精神健康呢?



近日,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和清华大学共同合作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国民的生活满意度之间并不必然成正比关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人的生活满意水平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快速增长初期,生活满意度却陡然下降;之后又稍微恢复一些。人们生活满意度的下降伴随着自杀率以及精神疾病的发病率的上升。布鲁金斯研究所在几年前也发现中国的那些经济收入“向上”发展的人,其生活满意度比一直处于相对贫穷状态的人们的满意度要低。“快乐的农民和沮丧的成功人士”,越富有的中国人越感到不幸福,这是真的么?

布鲁金斯研究所在2015年6月发布的最新的研究报告公布了他们在全中国范围内开展的幸福感调查结果,其中包括了很多详细数据,比如民众的慢性和急性健康问题、焦虑和抑郁、休息的充足度、休闲活动的频率、教育、收入、婚姻状况、正式户籍、住房状况等。此项研究涵盖了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18-75周岁在当地居住超过两年的居民。他们与来自中国的研究者一起,通过对中国人幸福感的调查,来探寻哪些因素可能导致了中国的发展悖论。

他们的研究主要有这么几个重要发现。

第一,在中国,幸福感的决定因素与在其他很多国家差不多,不过,中国有一项特别突出,那就是在经济发展或转型过程中受益的那些人,其不幸福感和精神健康问题是最高的。那些城市中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患有抑郁和焦虑等精神疾病的可能性更高。当然这也不能排除他们相对于农村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来说,更愿意向医生咨询精神问题。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精神疾病发病率越高,生活满意度越低。


第二,他们发现身体健康状况对精神健康状况有直接且重大的影响。报告称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越是受小疾病折磨的人越是容易产生更严重的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身体疾病。数据还显示,时间的分配对精神健康状况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比如缺乏休闲和休息时间的人,幸福度就比较低。

最后,布鲁金斯研究所的这项研究发现了中国经济发展与民众幸福感之间的反向关系。长期来说,经济发展会带来生活质量和健康程度的提高。但是短期内迅速的经济膨胀会带来不安全感和不公平等问题的增加。

研究除了得出一些常规的结论,比如年龄、收入、性别等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还指出中国符合经济转型期的发展悖论模式。如前所述,与在大城市私企工作的和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相比,生活在农村、有较稳定的工作(比如公共部门)以及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居民,其平均生活满意度反而很高。这是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不安全感有很大关系的。这种不安全感是导致中国人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还有各种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比如较长的工作时间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等。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以人们的生活质量、幸福感和精神健康为代价的,而一直以来,中国人都习惯性地忽略了精神健康,在政策层面,精神健康服务也不是中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以上的研究数据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经济发展不代表人民幸福,国富亦不等于民强。

不论个人还是国家,都必须严肃对待中国民众的精神健康问题。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将国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放在优先考量的位置,特别需要更多精神健康专业人士来帮助民众克服经济发展给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让人们拥有更幸福(不仅仅是更富裕)的生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文章:
研究:越上社交媒体,越不快乐
荷兰的小孩子为什么全世界最幸福?
你幸福吗?收入差距和社会福利如何影响幸福感?


杨旖文
杨旖文

杨旖文,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政治学博士。坚信任何个人和任何形式的爱都值得被尊重。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