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气象关于污染物的屏幕通报

澳洲卖新鲜空气给中国人是谁的悲哀?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笔者的一个在咨询公司工作的朋友说他们新接了一个项目,一个澳大利亚公司要把当地的新鲜空气经过压缩后卖给中国人,目标群体是年收入20万以上的城市中产。

穹顶之下,普通人买口罩,中产买空气净化器,富人花千万元建防霾帐篷自救,到底还是歪果仁最直截了当,把空气论斤卖给我们,估计巴菲特都想不到天底下还有这么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听完他这宏伟的商业计划,我就来气,肥水干嘛要留外人田?海南三亚、内蒙古大草原、青藏高原上的好空气兜一瓶,再搭配一句“让少数人呼吸,多数人窒息”这样的广告词,最后请柴静女神来代个言,想必也能卖个好价钱。




果然是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我着实孤陋寡闻,百度一下,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中国首善陈光标早在两年前就开始卖空气,他把他的产品命名为“好人牌”。好一个“好人牌”,大概披着狼皮的“雷锋”才取得出这么自相矛盾、光怪陆离的名字。哪天梦里见到他,我一定要奉劝他:你还是好好和你的脸在一起吧。



想到瓶装空气,我就要想到瓶装水。如果瓶装空气对于大多数人还算得上是个新鲜事,那瓶装水基本就算天经地义。天灵灵地灵灵,在宗庆后开创他的娃哈哈帝国之前,大部分中国人可都没喝过瓶装水,喝的都是自来水。瓶装水刚推出时,当时的老百姓想必也觉得奇怪:连水都可以拿来卖?但几年前,雀巢公司的大老板就说了,除了维持生存之外,老百姓们并不天然拥有对于水资源的权利,除非他们能掏钱购买。意思是说,纯净水资源是种稀缺品,得靠买。

一百多年来我们就是这么干的,把本来共享的水、空气、土壤全给毁了,然后就再把它们说成是稀缺品,抛到市场上。商业大鳄们会先告诉你,空气啊、水啊是稀缺品,然后就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最终就变成大多数人的必需品。学者们最爱为自由民主争论不休,但以一草民的眼光来看,今天世界上最大的普世价值就是瓶装水。


瓶装水的逻辑就是瓶装空气的逻辑。作为公共资源的空气,今天却也在生产着不平等。想到这一点,真是气短,空气曾是我文青时代对这个世界诗意的想象,是后来对于一个更美好更平等的世界的最后期待,毕竟穹顶之下,无人能幸免。瓶装空气一出,却只让我想到《圣经》中的这八个字: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谁曾看见风,你我都不曾,但是树叶枝头动,那是风穿过”,空气流动便成风,宫崎骏在《起风了》里引述罗塞蒂的这首诗。天灵灵地灵灵,如果哪天连新鲜空气都论斤卖了,不光写出这么美的诗的罗塞蒂要吐血,伊文思(《风的故事》)、杨德昌(《追风》)们都得气得活过来,至于以一部《起风了》收官的左翼导演宫崎骏,一定气得要再拍一部《风停了》。

(原标题:小二,给哥来碗空气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文章:
雾霾戒指:荷兰设计师的奇异创想
“治霾人人有责”的说法是在捣糨糊?
柴静雾霾片duang来袭:穹顶之下,就在此身
英国人抗击雾霾到底有多拼?(纯干货)

沈河西
沈河西

沈河西,媒体人,自由撰稿人,译有《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