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欧盟大使接受专访

中欧建交40周年:专访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

(荷兰在线)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外交关系。到今年5月6日,是中国和欧盟建交四十周年。

4月21日,荷兰在线记者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采访了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杨燕怡大使,杨燕怡大使就中欧伙伴关系、亚投行和“一带一路”等热点问题发表了看法。

中国政府近年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力图建立横跨欧亚大陆、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欧洲是古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终点,就荷兰在线记者提出的欧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扮演的角色,杨燕怡大使指出,从地理上看,欧洲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也是当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终端。从地位和作用看,欧洲应当也完全可以成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推动者、建设者、合作者。而从主客观两方面看,欧盟各国都具备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物质基础、条件和意愿。



以下为采访节录:

荷兰在线:您如何评价中欧关系40年发展?
杨燕怡: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外交关系。到今年5月6日,中欧关系整整走过40年历程。

40年来,中欧关系经历过波折起伏,但向前向好是总态势,对话合作是主流。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欧关系呈阶梯式发展:从1998年“合作伙伴”,发展为2001年“全面合作伙伴”,提升为2003年“全面战略伙伴”和2014年以“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为主要内涵的全面战略伙伴。

40年来,中欧关系逐步酝酿并形成几大特征。概括起来,可谓全面性、战略性、稳定性。

所谓全面性,就是中欧关系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双方建有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和这个机制引领下的三大对话机制—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高级别人文对话;双方在政治、安全、外交、经贸、科技、社会、人文、议会、政党、军事等领域开展广泛对话合作,双方关系的广度、深度、密切程度都前所未有。

所谓战略性,就是中欧坚持从战略高度看待彼此关系,主张多边主义,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就具有全球重大影响的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沟通,就和平与发展问题、政治和安全问题加强协调,共同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

所谓稳定性,就是中欧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双方关系不时面临杂音噪音,甚至破坏干扰,但双方坚持大局为重,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本着平等互信、相互尊重原则巩固和发展彼此关系。欧盟承诺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正因为如此,双方克服了一些政治坎坷,妥善解决了一些分歧和摩擦。

总之,过去40年的中欧关系是不平凡的,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欧关系之于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积极建设性作用已经并将得到更大发挥。

荷兰在线:您如何看待中长期中欧外交关系?
杨燕怡:
中欧双方都把巩固和加强彼此关系,放在各自对外关系的重要位置。构建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也是我们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望未来,我们对中欧关系发展充满信心。这源于几点。第一,中欧都从战略上看待彼此国际地位和作用,认为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二,中欧都处在各自发展和改革的关键阶段,都致力于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谋发展。第三,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拉动世界经济增长、促进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中欧有共同利益和重要战略契合点。第四,中欧双方建有比较完备的战略、政治和外交沟通机制,双方政治互信在加强,外交政策沟通十分顺畅。

今后,我们将主要在以下方面巩固和加强中欧外交关系。一是保持双边高层交往,举办好年度领导人会晤,发挥其对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引领作用。二是通过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在战略、政治和安全问题上加强协调,凝聚共识。三是积极主动服务于中欧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人员往来便利化,推动中欧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四是排除干扰,加强磨合,妥善管控和处理分歧。五是在国际层面就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重大事务加强沟通协调。今年双方尤其应围绕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后2015发展议程、2015巴黎大会等形成共同声音、显示共同立场、表达共同愿望,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荷兰在线:今年是中欧建交40周年,“中欧伙伴年”,较之以往,中欧将在哪些领域、哪些议题上增进交往、加强合作?
杨燕怡:
中欧关系既有连续性也具创新性。中欧双方正以建交四十周年为契机,在四个方面继往开来,更上一层楼。一是举办好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及其引领的三个机制性对话——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以增进互信,凝聚共识。二是全面实施《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重点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尽快就人员往来便利化达成协议,大力拓展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信息通讯、城镇化建设、金融和“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提升合作质量和水平,增强合作的“含金量”。三是通过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和人文交流,包括大型文艺演出、现代中国艺术展、体育交流、中国电影周等,让中欧合作更加深入草根,深入人心。四是围绕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略胜利七十周年、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2015后发展议程、2015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等,就重大国际事务加强沟通协调,增加中欧关系的全球性战略影响,共同维护和完善国际秩序,共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与公平正义。

荷兰在线:中国政府近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力图建立横跨欧亚大陆、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欧洲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终点,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杨燕怡:从地理上看,欧洲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也是当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终端。从地位和作用看,欧洲应当也完全可以成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推动者、建设者、合作者。客观上,无论是总体还是相对看,欧洲仍然拥有较为雄厚的资金、技术、科技等实力。欧盟正在大力推进旨在促增长促就业促竞争的投资计划,以及以单一数字市场、能源市场为重点的一体化建设,欧盟内的中东欧成员国亟待加强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等领域建设。这是欧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主观上,我们高兴注意到,欧盟及其成员国对“一带一路”普遍表示欢迎和支持。可以说,欧盟发展议程同“一带一路”有许多相通之处、相联之处。只要对接得好、融合得好,完全可以发挥叠加效应和倍增效应,促进互利共赢。我们期待同欧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荷兰在线:欧洲经济正在经历一个比较低迷的时期,近来的希腊偿债危机更是极大的增加了欧元区经济的不稳定性,欧元汇率也持续大幅度跌落。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正经历从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转型为“新常态”的阶段,您认为在经济结构转型中,中欧有哪些可以相互借鉴与合作的方面?
杨燕怡:这是中欧打造“增长”、“改革”伙伴进程中不断探讨的问题。个人以为,中欧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互学互鉴。(一)以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在这方面,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以壮士断腕的气魄,推进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形成上下联动、主动作为、蹄疾步稳、狠抓落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好局面。(二)中国在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欧盟一贯重视处理好政府、企业、社会、公民之间的关系。双方可在这方面加强交流。(三)在推动产业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跃升,推进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由价格竞争向质量技术品牌服务竞争提升,由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型方面,欧方积累了不少经验,保持了领先优势,中方愿同欧方加强交流合作,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益的经济增长。(四)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与欧盟投资计划、能源联盟建设、单一数字市场建设有许多契合之处,双方应培育和拓展合作的新增长点、扩大利益汇合点。

荷兰在线:数据显示,仅今年头两个月,中国内地对欧盟投资33.6亿美元,是去年同期3.2亿美元的10.5倍。欧元区资产进一步贬值,是否将为中国企业在欧元区加大投资带来更多的机会?
杨燕怡:同中欧贸易体量相比,中欧投资合作起点低、基数小、增长快。据商务部统计,今年前两个月,中方对欧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9.5倍,充分显示出中欧投资合作潜力。从投资角度看,欧元相对贬值导致欧元区资产价格下降,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盟外企业在欧元区投资并购带来了机会。中方愿与欧方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促进双向投资平衡稳步增长。当前工作的重点是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为双方企业深化合作营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荷兰在线:中欧如何应对贸易摩擦?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分歧?中欧自由贸易协定是否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签订?
杨燕怡:中欧互为主要贸易伙伴。去年,中欧贸易额达6150亿美元。有如此之大的贸易规模、如此密切的经贸关系,彼此之间产生分歧和摩擦在所难免。关键是,双方要通过对话妥善处理。令人欣慰的是,中欧都致力于反对保护主义、消除贸易壁垒,坚持通过经贸高层对话、经贸混委会等机制就有关问题密切沟通与合作,坚持对过平等对话和磋商处理贸易摩擦。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年来中欧成功解决了光伏电池、多晶硅、葡萄酒等产品的贸易摩擦。我们希望也相信,欧方会继续同中方相向而行,大局为重,求同存异,管控住摩擦,处理好分歧。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既包括传统的投资保护内容,也涉及投资市场开放,比此前中国同欧盟成员国达成的投资保护协定内容更丰富、涵盖面更广。中方愿与欧方共同努力,积极推动谈判进程,争取早日达成一致,切实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相互扩大市场开放。中方也希望中欧在推进投资协定谈判的同时,就中欧自贸区建设开展可行性研究。

荷兰在线:近日,欧洲四大经济体英、德、法、意相继宣布愿意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行列,再之前,伦敦和法兰克福成为欧洲主要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您认为亚投行的创立对推动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杨燕怡: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加快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完善人民币全球清算服务体系,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相信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外贸总量、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储备中得到越来越广泛使用。



荷兰在线:欧洲如何看待中国跃升世界最大经济体?
杨燕怡: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围绕中国是否及何时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议论就不绝于耳。近距离观察,欧洲对中国发展现状和走势的判断并不一致,不乏怀疑态度,但普遍看法是,中国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一是必然的,是不争大势。

实际上,欧洲人更加关注的是:一个崛起的中国对欧洲意味什么?对世界意味什么?是否会影响欧洲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欧美作为国际秩序的传统主导者应当如何应对这个前景?

在这方面,欧洲人的看法也存在差异。有的担忧、害怕,甚至恐惧。有的认为伴随中国经济实力增长的是中国的“傲慢”、“威胁”和“征服”。更多看法则是正面的,认为中国经济实力增长对欧洲是机遇而非挑战,中国和平发展、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和讲求公平的“新常态”对世界是好事而非坏事,认为“中国梦”与“欧洲梦”并行不悖,主张欧洲在经济、政治、战略上加强对华关系,从日益发展强大的中国借力,以实现欧洲自身更大更好的发展。这体现了欧洲对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东方大国的信心与期许。

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关系,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我以为一是要办好中国自己的事,走好中国自己的道路。二是积极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通过政策实践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理念,宣介好中国道路,揭示好中国同世界的关系,说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绝不搞“赢者通吃”那一套。三是进一步通过务实合作促进中欧优势互补,将互补优势转化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实际成果,让中欧发展互为助力。四是全面客观理性地认识彼此发展。欧方宜与时俱进,正视深刻变化的国际格局,以积极心态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的新形势新趋势,让相互尊重、互利合作的“化学反应”释放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的正能量。

荷兰在线:2015年是中国新《环保法》的实施元年,而在全球范围内,将于今年年底召开的巴黎气候变化峰会也被视为全球环境治理的标志性事件,各国有望达成新的减排协定。中欧在气候治理和节能减排方面是否有深化合作的意向?
杨燕怡:中欧在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一直保持着良好沟通与协调。在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欧盟继续重视促进可持续发展、2015巴黎大会将于今年召开的大背景下,中欧双方在进一步携手努力,积极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有关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的交流合作,涵盖环境质量、绿色经济、低碳发展、能源安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物多样性、水资源、海洋事务、蓝色经济等领域。双方也承诺发挥各自优势、承担各自义务,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推动形成2020后公平合理的减排协议,推动今年的巴黎会议达成全面、均衡的结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