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荷对话

在荷兰遭遇歧视和不平等对待该怎么办?

为加强中荷文化交流,推动中荷两国职场上的性别平等,荷兰国际广播电台旗下中文网“荷兰在线”将于5月18日至22日举办第二届“中荷对话”,来自中国的四位致力于倡导和推动女性权益的嘉宾,将在近一周的参观访问活动中,与荷兰同行一起探讨中荷女性在两国职场上面临的挑战并寻求解决之道。(相关阅读:第二届中荷对话项目启动 关注中荷职场性别平等)

(荷兰在线)5月18日,第二届“中荷对话”的四位嘉宾访问了荷兰人权委员会,双方深入交流了本届中荷对话所关注的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等议题。而这也是本届“中荷对话”的第一站。

荷兰人权委员会位于荷兰第四大城市乌特勒支,创立于2012年,其前身为荷兰平等对待委员会。尽管由政府资金支持,他们却强调自己是一家独立运作的机构,而非政府机关——在联合国相关机构对其进行的2014年度评估中,他们在独立性、多元化、调查权、广泛的授权等标准上被评为了A级。

而这些,引起了四位中国嘉宾的好奇——一个由政府资助的“独立”机构,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又在该国人权事务上有着怎样的影响力呢?

该机构负责人——前欧洲议会议员、荷兰绿色左翼党成员Kathalijne Buitenweg女士介绍道,荷兰人权委员会不仅在人权领域为政府提供咨询建议,发布荷兰人权年度报告,且有权对相关案例展开独立调查,受理公民个人投诉。仅2014年,荷兰人权委员会就受理了2600余件案例,其中超过60%与(不)平等对待有关,包括性别、种族和慢性疾病等等。

在荷兰,如果你认为自己在职场上获得了不公平对待或歧视,可以投诉到荷兰人权委员会,该机构将发起听证会,被你投诉的公司、机构必须出席接受问询,如歧视经裁定属实,该公司将被要求按照处理意见行事,包括修改相关规定或赔偿等等。尽管裁定结果不具备法律效力,但数据表明,80%的涉事企业(机构)最终都接受了荷兰人权委员会的裁定——被放入“糟糕人权纪录”的名单对企业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双方也就本届中荷对话项目的关注领域——职场中的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等议题进行了交流。荷兰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性别平等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但荷兰人权领域的资深人士Barbara Bos女士却指出,尽管荷兰女性就业率在过去十几年中有了快速的增长,但仍在薪酬待遇和就业标准等各方面落后于男性:2014年的数据表明,荷兰有81%全职工作的男性,与此同时只有26%的女性从事全职工作,48%的女性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也相当突出,同等职位的女性要比男性收入低6%-9%,企业中的女性高管、高校里的女性教授所占比率要远远低于她们的男同事。

本届中荷对话的嘉宾,郭建梅律师和裴谕新副教授,分别就自己所关注的领域向荷兰人权委员会进行了提问。双方嘉宾都认为,当今社会上存在的歧视,无论是针对年龄、性别、种族还是身体障碍,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人们的大脑条件反射式的刻板印象,而刻板印象又不同程度的被媒体话语、官方政策以及片面信息所塑造着,比如人们看到老年人就联想到迟缓,看到移民就联想到犯罪。刻板印象很难完全消除,但我们要有足够的自醒意识,不依照刻板印象去对他人做出判断,因为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



Kathalijne女士最后指出,包括荷兰政府内的很多人都对“人权”二字有着不同程度的误解:我们是荷兰,一个有着健全民主和法制的国家,不是叙利亚或乌干达,哪里来的人权问题呢?但其实,人权即天赋的权利,只要你是一个人,就有人权,就有可能受到权利侵害,而未必一定要在战争状态下才有人权问题。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以荷兰为中心、欧洲为视角,与全球华语世代一起发现各种前沿及有趣的创新项目。我们想通过各种脑洞大开的故事,改变创新在大众文化中遇到的困窘与误解:创新其实是一个个小灵感的累积,离你我都不远,它是很好玩的事情,而且会越玩越high!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