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台上的女权主义

T台上的女权主义(组图)

文/邓鲜鲜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权主义在全球掀起过一轮风暴,如今新女权主义又一次成为最热门的词语之一。导火索是去年10月联合国女性主义大使Emma Watson在纽约发表主题为“He for She”的演讲(YouTube上的点击量达到150万),随后设计师Diane Von Furstenberg、Christopher Kane、名模Coco Rocha、演员Ellen Page、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Joseph Gordon-Levitt等人纷纷占队表示支持。

什么是新女权?肯定不是像奶奶辈们年轻时那样苦苦争取同工同酬,并且不惜付出比男人更多的体力、精力和时间;不是以牺牲家庭、一心做成功事业女性为人生目标;也不是故意穿宽肩西装和长裤,刻意掩盖女性气质——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人们刻板印象中的女性主义者们往往被认为是“老姑娘”、“男人婆”或是“野心家”。关于这个问题,不妨在时装T台上寻找答案。因为巧合的是,女权主义也逐渐成为时装T台上的议题。





对这一议题展开了最直白的讨论的,无疑是2015春夏系列的Chanel。还记得吗?被建筑、阳台、栏杆、斑马线等装点成城市街道的巴黎大皇宫,Cara Delevingne、Giesel Bundchen等模特高举着标语,如同一支游行的队伍般浩浩荡荡在T台上行进,标语上写着“历史是‘她’的历史”、“女士优先”、“拥有你自己的风格”等女权倡议口号,并拿着装饰有山茶花的扩音器摇旗呐喊……

至于这一季Chanel的设计,阔腿裤、大翻领背、经典的斜纹花呢外套,点缀着反战徽章和口号的“绿书包”,充满嬉皮风格的斜挎布袋,不仅给看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反映了女性追求自由、平等、和平的心声。这让人很容易想起,在差不多100年前,也是Coco Chanel为时装界带来了西装设计、长裤和利落短发,把女装定义为“适合承担社会责任的人穿着”,成为第一代把女权主义的诉求表达在服装上的设计师。




Sarah Burton掌权的Alexander McQueen则在同一季带来了浓厚的东瀛风情,模特们佩戴黑色面具、身穿鲜花盔甲,以冷面女武者的形象出现,既不中性,也不柔美,而设计师对此的阐释则是:“这样的造型让她们看起来像是玩偶,处在他人的掌控之中。但服装的硬朗挺括,又是对这种男尊女卑文化的反抗。”



而设计界最具有女权主义精神的,大概是一手将裹身裙带入时装界的Diane Von Furstenberg。她设计的经典深V领裹身裙既能突出女性的身材曲线,又方便在工作中行动,因此成为1970年代女性发挥潜能与独立自主的标志。此外,她还是女性领袖机构Vital Voices的成员,致力于发掘全球新进女性领袖及社会企业家,并创立The DVF大奖,借此鼓励有才华的女性设计师。她所定义的女权主义,既性感又能干,就像她自己曾说的那样:“首先,身为女人,你的外表一定要是个女人,外柔内刚,才是真正的强大。”“我爱‘女权主义’这个词语,那是个美丽的字眼,它意味着勇气,不意味着你不能够女性化。”

设计师们对于女权主义的定义,看上去是如此不同。但是也许这正是新女权主义的题中之意。按照Emma Watson的话来说,如今的女权就是“男人可以有自由表达脆弱,女人也可以有自由展示强大”。所以无论是阔腿裤还是裹身裙,嬉皮风还是女武者,T台上的女权主义的要义从来不是女人该穿什么,而是女人随时可以选择,随时可以叛逆。归根结底为一点就是——身体的自由、选择的自由。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以荷兰为中心、欧洲为视角,与全球华语世代一起发现各种前沿及有趣的创新项目。我们想通过各种脑洞大开的故事,改变创新在大众文化中遇到的困窘与误解:创新其实是一个个小灵感的累积,离你我都不远,它是很好玩的事情,而且会越玩越high!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