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同性恋接吻呼吁同性婚姻合法化

到了该游说人大政协的时候了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今年的全国两会刚刚闭幕不久。

今年的两会期间,广州的同性恋亲友会支持一位同志父亲,向全国两会委员发出公开信,希望他们支持中国的同性婚姻合法化。公开信邮寄给了两会委员们,媒体也进行了广泛报道,但是效果如何,两会落幕后,同性婚姻合法化议题依然没有被任何媒体提及,可以想见影响有限。

都知道李银河教授数次提案,官方回应寥寥。只有一次政协发言人吴建民提及这个问题时,说讨论这个问题在中国还有些超前。(相关文章2015年两会李银河再提同性婚姻提案

中国的同性婚姻合法化,到底是超前了还是正当时?

海峡那一边,台湾的同性婚姻合法化潮流正势不可挡。按照这个趋势,台湾社会很有可能成为亚洲第一个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区。在大陆,其实已经有许多民意调查显示,内地民众对于同性恋有着相当程度的宽容和接纳。一些同志组织在民间所做的街头采访和田野调查也显示,中国民众并不恐同,接受度可能远远超过官方的想象。

现在的问题是,在同性婚姻合法化这个议题上,政府是顺应世界潮流大趋势,主动有所作为?还是避而不见,即使民间舆情汹涌?

另一个问题是,同志群体,该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推动中国的同性婚姻合法化? 



我想,期待政府主动顺应民情积极推动同志婚姻合法化,目前看来不现实。我们从废除劳教和暂住证等事件上可以看出,一项制度明明看似过时,但是治大国如烹小鲜,政府在推动一项制度的变革上,总是慎之又慎。这不能一味埋怨政府,它是一个抽象体,不是一个具体的个人你可以当面去和他深度交谈。涉及同性婚姻合法化这个敏感而重大的议题,不能期待顶层设计,就需要靠民间的力量去推动它。

同志群体以前的许多工作,大都放在社会平权和同志身心健康的教育工作上,但在我看来,以后有许多工作应该放在游说全国人大政协委员了。

国外的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经验也表明,同志群体和立法机构,和有投票权的议员们等保持良好的对话和沟通,是合法化的关键。

做了多年的记者工作,我自己也观察到,两会委员里也不乏同志存在,但是期待他们站出来帮助同志群体提案同性婚姻合法化,肯定不可能。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一个委员如果曝露自己的同志身份,很有可能让他所有的名望等都不保。

所以,只能回避。

但是这不等于没有办法。张晓梅女士担任过好几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以前提过很多有关保障妇女权益等两会提案。有一次在一个社交饭局上,我主动和她交流中国的同性婚姻合法化议题,希望她有机会关注这个议题。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表现有机会愿意和同志群体面对面的交流。

我感到,在两会委员里,还是有非常多的委员们愿意坐下来倾听同志群体的心声。不是他们不愿意理解,而是在许多委员们的视野里,同志议题没有纳入他们关注的范围。因为从来没有关注过,所以不了解。

同志群体又该如何让更多的委员们开始了解自己呢?

我感到,首先要从那些对同志友好,思想开明,富有同理心和同情心,关注人权等议题的委员开始接触,引导他们关注同志群体,了解同志群体。可以开座谈会,递送资料,协助他们调查等。比如我上面提到的张晓梅委会就应该属于这样的委员。

其次同志群体应该充分的发挥自身群体的力量,这里面,可能有对委员情况比较了解的资深媒体记者,有德高望重的但一直热心关注同志婚姻合法化议题的非同志名人等,要团结这些人,发挥各自的力量来游说两会委员。

这条路很漫长,但是路总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每个人的一小步,才有可能汇成将来中国同性合法化的一大步。期待看到明年的全国两会上,有更多的人或者组织站出来做这项工作。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再多读几篇吧!
中国企业为何向同志群体频抛“媚眼”?
中国人为什么歧视同性恋?
图灵和他的“同妻”,过得幸福吗?
抵制D&G,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曾小亮
曾小亮

资深媒体人,时尚媒体专栏作家,婚姻两性领域学者。文风新锐、幽默、风趣、时尚,被誉为中国版的“渡边淳一”。已出版《好男人请举手》、《人人都爱男闺蜜》、《我们能否永远相爱》等十余本畅销书。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