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治理雾霾经验

王梆:英国人抗击雾霾到底有多拼?(纯干货)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英国雾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亨利八世,因为雾霾的成因之一“煤”,是当时的主要燃料。燃煤污染在黑死病泛滥的中世纪得到了一定得缓解,因为四分之一的人被黑掉了,荒木丛生,人们从烧煤改为烧木。两个世纪以后,木开始变少,煤又流行起来,再加上工业革命的助燃,便形成了19世纪的雾都。“雾”到什么程度?有狄更斯的小说和莫奈的风景画为证。冷战初期,英国政府为了还外债,大量出口优质煤,让自己的国民烧剩下的劣质煤,1930年代建成的伦敦巴特西电站,每星期就得烧一万吨煤。四根103米高的巨人烟囱,每天吐出滚滚浓烟,伦敦市内被土黄色的烟雾层层锁住,警察举着火把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马路上维持瘫痪的交通,歌剧院里即使用望远镜也看不见舞台……简直是一场灾难大片。1952年到12月5日到8日,仅4天内,伦敦就死了4000人,死因大多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关。

在死神的威胁面前,英国人终于忍无可忍,于是纷纷摘掉没用的口罩,强烈要求政府立法。一时间,关于雾霾灾害的媒体报道铺天盖地,批评政府不作为的言论随处可见。于是1956年,世界上第一部《洁净空气法》在英国出台了,立法规定燃煤的质量必须达标,电站和重工业产业必须搬移至人口稀疏的地区,减少汽车排放量,增加天然气使用等等。

立法的成功给民众带来信心。但这并非意味着一劳永逸,为了让蓝天永驻,半个世纪以来,英国人从未松懈过抵制雾霾的斗争。让我们看看英国人是如何“从我做起”抗雾霾。



第一 举报环境局 开高额罚单

当英国人发现居住区内出现烟雾污染,他们会立刻写信或打电话向地方政府环境部门举报。地方政府环境部门会针对污染源进行调查,并向造成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人发出警告。忽视警告将导致个人5000英镑以上,商业团体20000英镑以上的罚款(1英镑约折合人民币9.5元)。如果以上步骤仍无法消除污染源。地方政府环境部会向地方法院提出起诉,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

第二  向议员投诉 制造公共舆论

同时,英国人绝对不会放过向当地议员投诉的机会,因为他们认为当地议员是靠他们的税金养活的,是他们的仆人。只要在政府的官方网页内输入自己家的邮政编码,就可以立刻找到当地议员的电话,电子邮箱和工作地址。英国人会要求议员1: 写信给国家环境局局长;2 在请愿书上签字;3: 把问题纳入国会议程。4:见面,协商。5:制造公共舆论,例如在官网、报纸、电台、电视台、推特、脸书等等一切可行的媒体上公开表示支持等等。



第三 组织团体抗议 抵制石油公司

如果议员不作为,国会讨论没有结果,司法途径繁琐漫长,英国人就会发动持续不断的示威游行。英国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环保组织和人权组织,他们有的是慈善机构,有的是NGO,专门负责抗议活动的踩点、策划和宣传。组织者有的来自各个党派环境方面的负责人,有的是纯粹的环保主义者,有的来自科研部门,是环境问题专家。组织者和参与者全都是自发的,所有的劳动皆为义务劳动,抗议经费靠慈善捐款和各种基金会支持。

“气候突袭”(Climate Rush)是英国众多环保组织中的一个强劲的“行动派”。它的网页上写道:“乖乖女几乎没有造就过历史!”他们策划过各种各样的环保运动。比如最近的“抵制壳牌运动”。抗议者们手举壳牌商标,穿上被污染得脏兮兮的白色新娘礼服,在有壳牌标志的加油站门口抗议。“壳牌是地狱!”在一幅尼日尔三角洲大火的照片上赫然写着这句标语。抗议者指责年收入18亿英镑的壳牌集团,其在“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竟然为零,且支持具有环境破坏性的生物燃料等恶劣行为,要求英国民众抵制壳牌。

“气候突袭”的最出名的抗议运动叫“伦敦空气”。每周,他们都会针对伦敦的空气污染状况推出一份“特种战略部署(SWAT)”,每天都会在推特和脸书上发布最新污染数据和倡导言论,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举着各种牌子上街游行。针对伦敦的雾霾问题,他们提出了四项建议:1,将伦敦最繁华的地区统统定为低排放交通区;2,政府必须大力投资自行车道的建设和维护;3,大力发展公共交通;4,实行更为严格的机场管制,飞机做为强大的污染源,应该尽量减少对其的使用等等。

英国环境保护组织(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K)则是一个以宏观调控而出名的行动派,它虽然是一家慈善机构,却和英国国家发展局、各地方委员会、大学学术机构以及欧盟环境组织和欧洲的各个NGO组织联系紧密。该组织把英国分为9个区域,在每个区域内都设有分支。他们还会定期举办讲座。比如今天的秋季研讨会就将在伯明翰举行。研讨会对全人类开放,因为每年都很拥挤,所以现在就已经开始在他们的官网上售票了。



第四 自发性抗议 10万签名通往国会

个人自发性抗议是英国人最喜爱的抗议形式了。比如前几天,英国的汉普郡就出现了上百居民在街头抗议一项投资计划的激烈场面。该计划拟在汉普郡内建一个将废弃食物转换成能源的工厂。这项计划拟投资一千万英镑,可以制造40个就业机会,而且还能将当地超市,餐厅和家庭住户每天扔掉的残羹剩菜化废为宝,为什么还会遭到抵制呢?原来当地居民对可能随之出现的重型汽车涌入的情况表示担心,而且该区中心的马奇伍德镇(Marchwood),早已经被一个垃圾焚化场,一个污水处理厂,一个军事港口和一家电站占据,再也容不下一个“回收食物能源厂”了。

自发抗议除了上街游行和演讲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形式。英国人常用的形式是“网络联名请愿书”。请愿书通常直接指向政府环境部门的负责人,或直接递给首相本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像“change(改变)”那样的网站发布请愿书,然后通过各式各样的社交媒体征集签名。当请愿书上的人数超过10万的时候,请愿的内容就会被直接送进国会讨论,议员们必须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是支持还是拒绝。

第五 欧洲最高法院 动用国际压力

当一切努力都不见效时,英国人最后会动员国际力量,请出欧洲最高法院。2014年,欧洲最高法院就曾正式向英国政府起诉,要求其立刻处理英国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英国政府承认无法在2030年之前让伦敦、利兹和伯明翰的空气净化指数达到欧盟污染法规定的标准,因此请求欧洲最高法院延长其时限,该请求被欧洲最高法院强烈驳回,欧洲最高法院给出的裁决是“刻不容缓”。

英国人对此判决纷纷表示拥护,伦敦空气净化团体的负责人说道:“柴油早就应该像燃煤一样被禁止才对!”英国环境部长则愤愤地说:“空气污染让成千上万人付出生命代价,而卡梅伦政府却什么也没有做!”

当反抗已成为习惯

据老一代英国人说,英国今日的雾霾状况,比起1950年代,简直要好上千倍。对我这个中国人来说,像伦敦,曼切斯特或者伯明翰那样的大城市,即使偶有雾霾发生,也还不至于完全不可忍受,反正过不了几天就会放晴,然后又是数不尽的碧海蓝天。而英国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的容忍度显然比我们要脆弱得多,他们喜欢防患于未然,亦绝不姑息养奸。反抗,作为一种“从我做起”的日常形式,似乎已经溶入了他们的国民属性,成为英国人的国民性格的一部分了。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英国的空气质量会这么好,蓝天会如此之多。


借鉴英国的经验,面对雾霾这个庞然大物,我认为值得反思的是,除了极力呼吁政府干预之外,我们普通人还能做些什么?
王梆
王梆

王梆,曾从事记者、影评人和社会义工等工作。出版有电影文集《映城志》,中篇小说集和多部绘本小说集。拍摄有纪录片《刁民》,剧情片《捕鼠器和玫瑰花》等。现居英国剑桥,以驻英特约记者和写作为生,曾在《南方都市报》、《外滩画报》、《时尚先生》等报纸杂志开设专栏若干。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