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苍穹之下纪录片

柴静雾霾片duang来袭:穹顶之下,就在此身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对世界会有新的认识。这种新识来源于对生命本身的感知,对生命赖以维系的环境的在意,对自己子女成长所需的粮食和蔬菜、空气和水的关心。记者出身的柴静历时一年所推出的《穹顶之下》的影片,揭示雾霾问题的来源并给予解决建议,在微信和网络平台引起广泛关注,好评如潮。

柴静以初为人母,亲身亲历的感受,链接起与公众的心灵共感。影片中广征博引,以史为鉴,以他国经验为样本,给普通公众展现出一幅空气污染议题的全景图。柴静采用当今流行的TED演讲方式,影片中穿插了有说服力的图片、吸引观众的采访和曝光,配以恰到好处的音乐背景,精良的拍摄和后期制作,让这部难得的环境片迅速得以传播。

该影片也颇似美国副总统戈尔《难以忽视的真相》影片的表现方法,将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其中的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得以图文并茂地、尖锐讽刺的手法展现给观众。 《穹顶之下》一片中还使用动画手法,让污染物对人体危害的严重后果一目了然。

其实,环境破坏造成健康的威胁早已不是新闻。日本水俣病、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都给予人类痛苦的记忆。1996年出版的《失窃的未来:生命的隐形浩劫》一书,就描述了环境激素物质正在造成男性精子减少,造成不育症的高发。育龄妇女长期受环境激素的污染让胎儿的致畸比率大增。 1997年,四川大学的颜炯老师就曾跟笔者说过,在当地医院中的新生儿童先天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医生们普遍认为是环境因素造成的。

这些个人家庭的不幸在已经习惯隐忍的中国百姓身上刻着苦难的痕迹。很多人知道是周围环境的污染使然,但更多人只求自保。具体的环境行动者更是凤毛麟角,人人都知道保护环境利人利己,但大家都是抱着搭顺风车的心态。在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中心的统计中,电话投诉最多的是噪音污染。该中心负责人解释说,这是因为噪音污染受害者十分具体、集中而小众。而中国环境上街抗议最多的事件是反对垃圾焚化炉,也是因为其排放物对周边居民的致癌威胁。

笔者曾经在全球绿色资助基金会GGF的美国同事克里斯·阿兰(Chris Allan)说过,普通公众中关心环境的有两个出发点,一种是对大自然、野生动植物的热爱;另一种是对自身健康的关心。如果让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环境与健康的关联则会让人深刻感受到。

然而这种自保性的、针对个人健康的环境关注却容易产生“邻避主义”。那些在厦门、大连等大城市抗议PX化工厂的人们,他们只是希望这些工厂不要建在自己的家园里。伴之而来的是对其它弱势地区、弱势人群的漠不关心。早在PM2.5和雾霾成为城市公众热点话题之前,中国广大农村蔓延的环境污染问题就很少有人问津。山西、河北省的环境污染触目惊心了二十几年,只有当殃及池鱼,皇城根下的北京居民开始看不到蓝天之后,才开始成为谈资。



歌星王菲因为女儿先天兔唇而创立“嫣然基金”;影星姚晨有了孩子之后,也极为关心并参与环境事业。如今,柴静也因为当了妈妈而日日在乎北京的雾霾。这些都是等环境伤及己身时的觉醒犹时未晚。她们利用作为公众人物的影响力而呼吁更多人参与社会公益值得称道。

除了柴静演讲中主张的每一个人的行动,公众的合力而为效果更长远。如自然之友这样的民间组织为公众环境参与提供了开放的机会。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空气和水保护基金在北京雾霾研究和治理上先后资助了如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鸿芷、磐石环境研究所这些从学术机构到民间团体、公众参与平台的项目。国家地理学会推动的是市民科学,公众可以参与和利用的科学,正如柴静影片中的动画、影像的表现,让环境科学变得浅显易懂,惠及公众。

公众只有被科学知识武装起来,获得理所应当知道的公共信息,才能有理智、有力度地去参与社会和国家治理。中国也曾经是热血青年在街头演讲、关心国家兴亡的社会。然而,统治者知道只有让人们为物质所累,才利于统治,统治者也可以长期在位。于是,这里的人们失去说不的勇气,失去了用行动改变时弊的自觉。而柴静“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身”的呼唤,就是对国人沉睡漠视的唤醒。

正是因为雾霾的真正根源在于对GDP增长的盲目追求,体制弊端和腐败,敢于揭示问题的民间环境团体就常常被有关部门视为异己和维稳对象。好在这部影片得以上线和传播,对那些政府官员是一个很好的环境和健康知识的普及,对于环境科研人员和广大公众更是一个对国家政策制定、执行内幕、部门如何运行和相互推诿的爆料。

此片发布的节点也透漏着政府高层的有意安排:2月28日既是环境部部长易人公布的第二天,也是两会之前的几日。可见,这样的公众舆论铺垫,意在赋予环境部更多"牙齿",而不是继续作为“吉祥物”存在。同时,对于中石油、中石化这“两桶油”也必然会出现大刀阔斧的整治,以及开启整体能源体制的改革。

影片中由于对问题表现的需要,对环境专家给予正面积极的推介,另一些被采访者成为被讽刺的代表。但善恶也并非表面上的影像显露。很多环境问题的持续,也在于所谓专家的不作为或不敢作为,俯首听命于政府长官意志。 有些貌似反面的人物和话语,其实在各行各业都很普遍,社会环境如此罢了。

柴静本不是一位环境主义者,而是一位有正义感的记者。这个影片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它代表了不曾关注环境、那些被动接受环境破坏恶果的普通人的觉醒。影片中贯穿始终的柴静和女儿经历中对污染问题的“目击见证”,这也是绿色和平组织的行动策略“bearing witness"。而柴静演讲中提到的另一点就是个人的作为,这也颇似绿色和平组织的“非暴力直接行动”。

影片最终通过对远观地球的影像,将观众从时间和空间上带到一个思考的位置。这是人们往往在忙于微观生活而常常忽略的地方,让所有看完此片的人认真想一想,我们究竟为什么而生活?

(原标题:穹顶之下,就在此身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温波
温波

温波曾参与创办绿色和平组织北京办公室,担任过Global Greengrants Fund中国协调人和太平洋环境组织中国项目负责人,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空气与水保护基金项目主任。亚洲协会"Asia 21 Young Leader",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美国PEW海洋保护学者,还曾担任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委员会委员(2012-2014),现为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全球探索基金政策和媒体顾问。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