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后

亲历上海踩踏事故:民心可用,民意不可违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已经过去几天了,这起悲剧性的事件令整个国家的新年氛围急转直下。当习李新政开始逐渐改善政治空气,给国人更多信心与期望时,这起事件让2015年的开头蒙上了一层阴影。如何看待这次悲剧?究竟是谁的责任?教训如何?很难一一说清,这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然而危机就是转机,对于未来而言,一场令人心碎的灾难教训能带来哪些有益的价值?所有价值指向的时代人心更值得关注。人,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是所有社会、家国努力之起点与结果。这么多年轻生命的消逝,不能不让人悲痛反思。

事发当时,笔者就在外滩。虽然没有近距离目击整场悲剧,但我却目击了事发之后外滩人群的清场,以及令人焦急的现场抢救过程。现在回首,真可谓转瞬欢乐转瞬哀。大约11点左右我与朋友一起随人群从福州路进入外滩区域。当时的人流之大超出我的想象。只看到零星的警力,警察并没有设置有效的缓冲隔离带等措施。可以说,当时人群是无限制的大股进入外滩区域的。给人直接的直觉就是危险。当我们走到九江路口时,人群的流量几乎达到峰值。来自九江路的一大股人流与外滩上的人流交汇,远处外滩观景台阶上已经是饱和状态。其他路口的人流还在源源不断地到达。就像许多其他目击者所做的描述类似,我当时觉得个人是那么渺小,在不限制人流的情况下。个人只能被人潮裹挟前进或者后退。所有关于民众个人素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都不值一提。

目前能够总结出的事件原因已经不少。能够改进的地方整体上有:第一、最直观的,警方在人流控制上有较大漏洞。当整个区域的人数达到峰值时,发生类似事件的几率将直线上升。第二、信息的传播迟缓。当天大多数人以为外滩的灯光秀照常举行,殊不知此活动早已挪至它处。虽然媒体已经做了一些报道,但相信信息的投放上还能做的更好。第三、事件发生之后的灾难应急上也应该还有提升空间。踩踏事件发生在11点35分左右,而12点40左右还能在现场看到十多位伤者在现场,路边的市民在帮忙做急救。如此长的时间许多伤员早已错过了最好的救治时机。第四、警察的社会功能上也有提升空间。除了维持秩序,警察也应该具有更全面的处理危机的能力。包括专业的急救知识、航空支援等。


中国社会还在持续的进步过程中,我们不能遇见任何事情都仅仅指责政府。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些体制性问题背后的问题,如何建立一整套完善立体的危机处理机制,如何最大限度上发挥社会本身的能动性力量?如何建立一套相互监督的问责机制,调查委员会的人员组成是否应该有市民参与?对这些事件本身的处理,不仅仅展示一个社会是否成熟到可以应对所有突发事件,还能展示出一个社会拥有怎样的核心价值观。这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们面对灾难的姿态,处理灾难的决心,以及在未来杜绝灾难的几率。普通民众不一定很快就参与到权利监督的机制当中,这在当下有其困难性。但普通民众能否尽快参与到对诸如此类社会事务的监督协助问责机制里?当我们想象着民众因为文化水准欠缺,素质有限而成为诱发灾难的因素时,能否想到民众的自主性、善举等可以帮助社会变得更好呢?

事件发生之后,我们看到的是民众平凡的伟大。且不说事发时高喊“后退!后退!”的呐喊哥呐喊姐们的理性之举。更不论事发之后许多人主动参与到医护救援中,用自己的急救知识帮助伤者。也不论所有人都自觉为救护车迅速让出通道。我只想说我看到的一处小问题,当民众自发鲜花点灯为死难者表达哀悼时,我看到现场有工作人员接上级命令只留下有限的一小排鲜花,而将大部分花束扫进垃圾箱。也许这令人丧气的行为也能找到自己的理由,但请给民众更多参与社会的机会。哪怕是最简单朴素的表达。政府与民众之间本来就是相互关系的。政府和民众之间良性的互动在近几年已经有许多进步。但中国改革要想事半功倍,披荆斩棘,那么就得注意到民心可用,民意不可违。把权力装进笼子的同时,让民众一点点加入到监督和建设的行列中来。如果民众能更多的参与到城市行政系统中来,让所有安排都透亮可见。也许未来此类事件发生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中国社会的进步有目共睹,中国社会当代价值观的重塑过程少不了民众的参与。他们是“中国梦”所有努力的起点与结果。‍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王杨
王杨

导演、自由撰稿人,代表作有《中国门》、《地上-空间》等,作品入围多个国际影展并获得奖项肯定。多年来从事电影评论工作,为多家报刊杂志撰稿。参与创建中国重要的电影评论丛书《青年电影手册》。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