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算盘的艺术家

荷兰摄影师穿越时空的中国印象(组图)

图文/大地

(荷兰在线特约专稿)“我循着狭窄的老城街道徐步向前,巷子里很安静,除了来往的过客,只能看到街角打牌的老人。巷子两边静静伫立的一扇扇门瞬时把我从刚才熙熙攘攘的繁华闹市中剥离出来,将我带到15年前的记忆中。我曾经走过香港、北京、广州的那些城市小巷,那许许多多发生在门后面的故事,那种感觉,又回来了。”


在荷兰阿默斯福特的家中,威廉•沃尔森(Willem Wernsen)用类似乔治•奥威尔的叙事方式来讲述他上个月在中国的经历,仿佛这样的场景可以出现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不论是纽约、巴黎、香港、北京、济南,还是阿默斯福特,甚至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公元1999,或2014。作为一个荷兰摄影师相隔15年两次拜访中国,我问他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威廉用一句话就概括了我原本设想的那些“巨变”、“震撼”等等溢美之辞,剩下的时间他反复地用各种见闻洗脑式地告诉我:“没什么不同,生活还是一样。”似乎15年的世事变迁,就这样如一缕青烟飘过,不留痕迹。


在威廉的家中,堆满了他刚刚出版的新书《长城内》(Behind the Great Wall)。这部摄影作品集汇聚了他 1999年在中国用玛米亚6×6中画幅胶片相机拍摄一个多月的真实记录。这也是继《永恒》(Timeless)、《美丽的人们》(Beautiful People)之后,他的第三部纪实作品集。与前两部作品风格相同,整部摄影集没有一张彩色照片,没有一幅自然风光,全部是黑白人物肖像和纪实作品。每一幅作品中人物都是主角,在那一刻他们有意或者无意地出现在属于自己或他人的空间里,被威廉的相机准确地捕捉下来。

今年11月借着去济南参加2014中荷摄影艺术联展的机会,他把这部影集带回了它的故乡。“接待我的80后女摄影师,看到这些相片说:这都是她小时候的真实场景啊,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

15年前,威廉坐了32个小时的火车从广州来到上海,又坐了24小时火车从上海来到北京,边走边拍:火车上休息的伴侣、站台上等待的旅客、市井中的商贩、偶遇的孩童、寺庙中的僧人、拆迁干活的工人、生活在窝棚中的母子、街边休息的老人。

“他们看着一个身高1米8的胖大汉,戴着牛仔宽沿儿帽,背着一个古怪的相机,都非常好奇。”或许就是因为这种好奇,打消了陌生人对这个异乡人的戒心。威廉用手脚并用的方式跟人们攀谈,问这问那,大家也都乐意跟这位怪蜀黍拉家常。他们邀请他参观住所,给他看家庭相册,为他演示谋生的手艺。



“你永远不知道那些门背后会有什么故事。”威廉手脚并用地比划道:“这次在济南老城,我经过一个巷子,有户人家门虚掩着,我就上去敲门。开门的是一位女书法家,她给我看她写的作品,还有她收藏的算盘。……我经过一个池塘,有些老年人在冬泳,看到我拍照,他们都很热情。我们聊得很开心。……在一个院子外面,我听到里面有咚咚的声音。我进门去看,原来是一个老太太在劈柴。她的儿子跟我说,老人家已经98岁了。她已经听不见声音,但是还能干活。”威廉眼镜的镜片在昏黄的灯光下闪着微光,讲到激情之处英语、荷兰语齐上,不得不由他的爱人来帮助翻译。



“可以看出来人们生活好了。很少有人再穿旧衣服,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手机。但是那种家人之间的感情,邻里之间的联系,生活的方式,一点都没有变。”在不同的文化背后,威廉看到的是普遍的人性,永恒的生活。《长城内》里面的故事,亦如他之前作品集里的故事一样,记录着平凡人的喜怒哀乐,没有种族、地域、国别之分。“在我的眼里,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不同的文化背后,人们的情感和生活何其相似。”

威廉从小就喜欢纪实摄影,常常攒下零花钱去买摄影集。对于摄影的热情和执着甚至让威廉放弃了谋生的职业,转而从事纪实摄影。威廉的摄影作品专注于普通人的生活。用他的说法,这是他的“印记”:“每个艺术家都应该有自己的印记。你不用听从别人的意见,那样只会让你平庸。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威廉很早就找到了自己的印记。“我不是旅行拍客,我也很喜欢欣赏美丽的风景,但我更关注千人千面的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那些真实永恒的情感。”他乐于与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谈,倾听他们的诉说,在拍摄照片的同时也写下他们的故事。“我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体会他们的感受。”

在35年的职业摄影生涯里,威廉用他的视角来拍摄和解读他所看到的世界。那些镜头里的人物,也因此被选中作为他内心的代言人。《长城内》收录了一幅他在上海玉佛寺中拍摄的僧人肖像。“在人生遭遇挫折时,我对佛教、道教和其他东方哲学产生了兴趣。关于中国的记录片让我知道冥想是通往内心平静之路。……这位老僧人给了我一个珍贵的礼物:这幅照片代表了我那时内心的平静。”因为英格丽•褒曼的电影《六福客栈》而开始对中国神往,梦想有一天到中国旅行的威廉,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中国。

通过摄影的“移情”,威廉对他人生活的辛酸亦感同身受;他选择了黑白胶片,抛弃色彩的喧哗,直率地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态度。在作品《中国工厂》(顶图)里,他毫不掩饰地来诉说着自己的不满:“这段旅途中有十天,我来到一个离深圳15公里的一家童车工厂里。这里生产的童车是由荷兰公司设计的,由台湾公司经营……工人的劳动强度之大,让产品的销量和他们的工资明显不相称。”威廉真实地记录下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简单的伙食、狭小的宿舍、简陋的涮洗池、严肃的保安……这些艰苦的场景和工人们朴实的笑容、憧憬的眼神形成对比,生活的酸甜苦辣在那一幅幅照片中凝注,不禁让人动容。




中国画家王瑞青这样评论威廉的作品:“他用西方人的视角来观察中国,用心灵来拍摄中国。”当很多西方摄影师在中国拍摄“他们”的时候,威廉拍到的是“我”和“我们”。

威廉说:“我用眼睛去观察,用灵魂来发现”。也许,只有“灵魂的发现”才能赋予摄影作品跨越不同时空、不同国界、不同心灵的永恒魅力,让我们面对那已经逝去的一刻,深深地被往事打动。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陈大地
陈大地

陈大地,欧中国际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心创办人,致力于推动中西经济、文化、艺术及教育交流。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