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克劳斯亲王奖得主梁绍基的蚕茧人生(组图)

荷兰克劳斯亲王文化与发展基金会每年遴选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授予他们荣誉奖项与艺术创作奖金。“自然”是今年的评选主题,得奖人之一的中国艺术家梁绍基投入蚕茧培植二十年,创造出独特的”鲜活的”艺术,让基金会评委赞叹不已。梁绍基说:“中国人常说作茧自缚,我们就像这蚕一样,将自己包裹在一个茧里。”

中国隐士在荷兰
常被中国艺术界同仁称为“隐士”的梁绍基,其实一点也不嫉俗,虽然隐居在天台山上的佛学院,却不是为了清幽避世,只因位于浙江的天台山地处丝绸发源地,也是他创作灵感来源的禅学之圣地。受到克劳斯亲王奖主办机构的盛情邀约与招待,梁绍基觉得:“很惊讶,完全出乎意料!”虽然也对受到肯定甚表欣喜,但他最在意的还是他的艺术。穿梭在前来参加其展览开幕式人群中的梁绍基,对上前来与他讨论作品的每一位宾客都有问必答,细至培育蚕茧的心得、大至对宇宙人生的观察。
 

梁绍基说:“中国人重视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就像庄子齐物论说的,万物都是平等的。我的艺术就是想通过蚕茧来表现时间与生命,将万物放在自然底下来表现它们与周围的关连性。”梁绍基认为,东西方艺术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后者强调作品的逻辑与理性推理,但东方艺术家则强调直观,艺术是一种实践、一种“修行”。
 

批判精神
梁绍基强调他创作的动力是为了追寻变动世界中让人平稳安适的力量,梁绍基的作品虽柔软如丝,批判起社会问题却不失尖锐。其行为艺术作品拍下他行走在大片铁爆花中、双脚鲜血淋淋的画面,他说:“我走到一半就已经痛得不行了,但放眼望去四处都是铁爆花,往哪走都不是,只好硬着头皮走下去。这就是二十世纪人类的缩影!”
 

他还用铁丝做出矿工头盔的形状,让蚕在上面拉丝结茧,以此来向在中国矿灾中的受难者致敬;包裹在红绸里的蚕茧貌似小婴儿,则是他追忆四川震灾罹难儿童、矢志唤起社会爱心与良心的作品。
 

生物学社会学相结合
梁绍基的作品批判现代社会过度崇尚工业文明与物质主义,呼唤人们回归到最初的本色状态。对学习面料纤维出身的梁绍基来说,蚕丝不仅是中国传统服饰的起点,蚕更是人类的象徵,也是他创作的基点。为了让蚕在铁丝上吐丝,他投入蚕的养殖改造已经整整二十年,他打破了一般生物学、动物学对蚕与铁相斥的认识,培育出会在铁上吐丝的蚕。
 

梁绍基说:“我的创作就有点像打场边球,结合生物学、社会学与艺术,这里面有太多可以发展的空间了!”
 

震撼
在策展人Marianne Brouwer的眼中,梁绍基非艺术专业出身、年纪较大时才从衣料研发专业跨界到艺术创作,而这一切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眼光与令人赞叹的艺术执行力。她说:“一九九六年我在上海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立即惊为天人,我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东西!”
 

克劳斯亲王奖评审委员会主席 Peter Geschiere则再三向梁绍基致谢:“谢谢你将这么惊人的作品带到我们眼前!”Peter Geschiere表示,评委在评审时只看到照片,直到展览开幕才有幸一睹作品庐山真面目,他说:”看到作品我们才意识到其中令人叹为观止的能量!我们很荣幸能够将他的作品呈现给更广大的国际艺术圈,也希望让更多人看到梁绍基的作品,他绝对值得更多的关注与赞赏!”
 

梁绍基的作品将在克劳斯亲王文化与发展基金会展馆向公众展示至2010年3月14日。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以荷兰为中心、欧洲为视角,与全球华语世代一起发现各种前沿及有趣的创新项目。我们想通过各种脑洞大开的故事,改变创新在大众文化中遇到的困窘与误解:创新其实是一个个小灵感的累积,离你我都不远,它是很好玩的事情,而且会越玩越high!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