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方刚:“欧洲丈母娘”20年生16个子女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号称音乐之都,其实也是建筑之都,准确地称谓是艺术之都。

在艺术之都一路走,一路看,关于爱情、婚姻、性的思考,同样不少。

我们最先到的是位于艺术史博物馆和自然史博物馆之间的“欧洲丈母娘”的群雕广场。


欧洲的历史上有两位影响非常大的政坛女性,一位是俄罗斯的叶卡捷林娜,一位便是奥地利的玛丽亚·特蕾西亚。前者在彼得堡有一座群雕,后者在维也娜也有造型酷似的群雕。二位女皇都高高在上,下面围着她们的要臣。

不同在于,玛丽亚·特蕾西亚并未曾加冕,但同样事实执政40年,被奥地利人称为“国母”。

玛丽亚·特蕾西亚的执政手段就是两个字:“联姻”。

她在20年里生了16个子女。几乎每生产一胎之后,平均间隔两个月就要再次怀孕。如此连续生育在平民村妇身上都是罕见的,何况是一国女皇!可以想象,连续20年挺着大肚子临朝的景象,需要多大的魄力和勇气。

在玛丽亚·特蕾西亚的16个孩子中,有11个女儿,其中10位都是为了实现她的谋国方略而与欧洲其它国家联姻的。长女玛丽亚•克里斯蒂安娜嫁给了荷兰摄政王;玛丽亚•阿玛丽亚加给了帕尔马王子;玛丽亚•卡罗莱纳则嫁给了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德。其中最有名的是她的小女儿、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奈特,也就是法国大革命时被送上断头台的“玛丽皇后”。

其他女儿们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玛丽亚·特蕾西亚16岁的女儿远嫁西班牙28岁的皇帝,而这位皇帝英年早逝,年轻的王后放荡了起来,被西班牙的王公们攻击。玛丽亚·特蕾西亚写信“管教”女儿,她的女儿断然回信:我的前半生被你主宰了,我的后半生得由我做主。如果你要干涉我的话,那就断绝母女关系。结果真的就断绝了母女关系。

想象这些公主王子一定无数次感叹:何必生于王侯家!

玛丽亚·特蕾西亚也是母亲,怎会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她内心一定也愧疚过,所以,她让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克丽斯汀随了她本人的愿望,嫁给了阿尔贝特•冯•萨克森公爵。

牺牲儿女们的利益,换回的是奥地利的强大。

在当时的欧洲,因为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女儿做了许多国家的皇后,而许多国家的皇帝、王子都是她的女婿,她因此得到了一个欧洲人公认的雅号:“欧洲的丈母娘”。


玛丽亚·特蕾西亚的联姻不同于中国皇帝远嫁公主。她嫁一个女儿出去,女婿家就得赠送一片土地回来;娶一个儿媳妇进门,新娘家也要陪嫁一块土地进来。依靠这种方略,她把奥地利版图扩大到三大洲,让奥地利成了欧洲中心。她自豪地说:“让别人都去打仗吧!我们快乐地结婚吧!”

玛丽亚·特蕾西亚执政时期是奥地利历史上的鼎盛阶段。她倡导改革,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推动科技文化的发展,加强君主制统治,废除了王家领地的赋役,促使出现自耕农;她还推行了义务教育,倡导文化和音乐,使奥地利成为欧洲文化中心之一。这些均将奥地利从一个封建内陆国带到了现代国家的门槛。

如何评价欧洲丈母娘呢?这取决于你把她看作一个女人、一个母亲,还是一个政治家。

但是,我们又要问:政治就一定以牺牲女性为代价吗?


在维也纳的旅游纪念品商店,你随处可见克里姆特的代表作《吻》,一幅油画有如此高的出镜率,肯定非比寻常。

克里姆特1862年出生于维也纳, 创作于1907--1908年的《吻》,产生之始便在维也纳引起争议。

画面中的男性紧紧地拥抱着他心爱的情人在亲吻,女人仰着头,闭着眼,似乎沉浸在恬静而又迷茫的爱情之中。她的双膝慢慢地滑向铺满鲜花的地上,一只手轻轻挽住爱人的颈脖,另一只手和男人的交织在一起。两人紧紧地依偎在一起,他们都被装饰得璀璨的斗篷包裹起赤裸的身体,融入沉醉的情绪中。

有评论家说,这幅画其实就是强烈的情欲象征,各种形状的图案是史前人类充满神秘意义的符号,而画中的女人娇柔地依偎在男子的怀中,向他献上自己的脸庞和嘴唇,甚至无视环境的危险,是一种性爱的暗示。重要的是,整幅画面的境界是苦涩,而非幸福;是伤感,而非热烈;甚至还带有某些颓废的色彩。

另有评论家说,《吻》是一幅抽象主题的寓意画,表现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的爱,而是人类的对异性的性爱;周围的环境气氛显得冷清昏暗,与炽热的爱情形成对比,令人觉得爱的艰难与辛酸。它给人的启示是青春短暂,爱情虚幻。

从另一个角度看,此画强烈的装饰风格也是引人注目的原因,金色调几乎笼罩了全画,男女的长袍好像一幅镶嵌画,又像一幅工艺性极强的图案画,这种“镶嵌风格”不仅在当时的油画中绝无仅有,即在工艺中也独树一帜,难怪引起争议了。

无论如何,《吻》无疑是颠覆的,颠覆了艺术,也颠覆了人们对情爱的美好的向往与期待。但是,也许正因为此画揭示了人类爱情的真谛,才这样受到关注。


奥匈帝国夏宫美泉宫,曾是茜茜公主的主要居所,当然,更是她的丈夫弗朗茨•约瑟夫皇帝的家。

美泉宫里,茜茜的卧室仍然保存着当年的样子,而家庭餐厅布置精美,但据说茜茜很少参加家庭的聚餐。弗朗茨•约瑟夫的卧室兼办公室,简陋得让人吃惊,窄窄的床,小小的办公桌,据说他每天早起便在这里工作一整天。

在这宫殿中,你还可以寻找到茜茜公主婆婆的居室,想象茜茜的孩子是如何被带领母亲身边,带到这位祖母房间的隔壁。

美泉宫里,至今保存着茜茜公主的巨幅画像。

当然,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动物园,也在美泉宫旁。就是电影《茜茜公主》中,她穿着睡衣掀开窗帘找的那个动物院。

今天的美泉宫,主打的仍然是茜茜牌。关于茜茜公主的纪念品,茜茜公主相关的展览,而她的老公却极少被提及……

在维也纳的街头,也随处可见茜茜公主的各种纪念品。看来,她不仅活在了匈牙利人民的心中,也永远活在奥地利人们的心中。

维也纳人民公园的一角有一座用汉白玉做的茜茜公主像,据说约瑟夫皇帝晚年常来这里漫步,缅怀与妻子的旧情。

如果说,维也纳留下的茜茜行迹均是个人生活的话,那么,关于弗朗茨•约瑟夫,则更多变革的记忆。

他拆了维也纳的城墙,发誓永远拥抱和平;他在维也纳建了欧洲最早的艺术馆、博物馆,认为这有助于提升人民素质。他带头捐出自己的艺术收藏,也让王公贵族们捐出收藏品,向平民开放。

历史的尘埃落定,我们如何评价这对夫妻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导游美意,允许我们占用一些时间,带我们去逛了维也纳的纳什马克跳蚤市场。

跳蚤市场中很多的瓷人,许多是情侣、夫妻。我买了一个锡盘,上面的图案精美,耐人寻味。一对猎人模样的人在一间酒馆里,一位女佣正在给他们准备食品和饮料。一个猎人伸手去把玩女佣的下巴,另一个猎人的不以为然。重要的是,被性骚扰的女佣在微笑着……

我拍了照片发在微博上,引来搞性别研究的朋友一片唏嘘。

离开跳蚤市场,回旅游大巴的路上,看到河边一处同志酒吧,门前飘扬着彩虹旗。

导游班门弄斧地对我解释说:人生是七彩的,彩虹旗却只有六种色彩,所以寓意是,同性恋者的人生是缺失的。

我立即更正它:彩虹旗象征着多元、自由、民主。

艺术之都维也纳,又何尝不是人们心中多元、自由、民主之地呢?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方刚
方刚

方刚:性社会学博士,主要从事性多元、性教育、男性气质、性别暴力研究,在国内外出版著作50多部,联合国秘书长“联合起来制止针对妇女暴力运动”男性领导人网络中国唯一成员,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召集人,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