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学习和发展手语的梁永芳

【传媒生力军】手语:传递着一份尊重

参赛学校:厦门大学

学生:张夏 周梦娜 指导老师:曹立新

有这样的一个世界,有光影却没有声音,而在中国,这样的世界有2000万个。在这个世界的人无法用言说的话语表达心声,也听不到外部世界对他们的呼唤。然而 “手语”却推开了隔在两个世界中间的那扇门,也让更多人走进了他们的世界。

当我接触手语之后才发现原来有这么有意思的语言。”厦大英语专业的研二学生梁永芳热爱学习各种语言,接触手语之后爱上了手语,在她眼里“聋人的最大的特点是表情丰富,动作形象。一个简单的‘穷’,右手放在左手肘下摇晃作乞讨的样子表示穷,再加上表情,真的特别到位、滑稽。”当她知道了聋人的生活情况后,她告诉自己“我应该学习手语,去了解他们,也让更多听人了解手语,了解聋人文化”。

旁听“开启一段美好的旅程”

今年二月,梁永芳第一次来到学院肖晓燕老师开的手语课上旁听,一听就是一学期。每周仅有的一节课逐渐无法满足她的求知欲,她开始在网上找视频,买书看,加上研二没有过多的学业压力,她将主要精力都专注在手语学习上,“当时也没觉得花特别多的时间,直到舍友开玩笑说你这么认真学手语肖老师要是知道了一定特别高兴才意识到”。

十月份在中州大学举办的世界手语大会上,作为英语翻译的永芳也临时帮忙一些手语翻译工作。回校后本是学习笔译的她开始考虑写手语方面的毕业论文。“我之前的导师很开明地建议我换导师,而肖老师知道我喜欢手语也很支持我,愿意做我的导师。”而在这学期由学院主办全国口译大会的手语分论坛和特色手语文化之夜,导师都让永芳来负责,从前期和聋人的沟通、安排行程,到手语文化之夜的节目编排等都由她负责安排。“那几天每天都很累,但是聋人朋友的出色表演让我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一辈子的恩师”

在手语课上永芳结识了教课的主角,黄丙昌老师,他是《海峡聋声》杂志的主编也是全国有名的聋人。“慈祥、胸怀世界、有学识、他是影响我手语学习最大的一位恩师”永芳说,七十岁的黄老师腿脚不利索,但却每周都坚持来肖老师的手语课为大家授课。“《海峡聋声》一旦有新刊都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从他的包里拿出折地整整齐齐的报纸,那个动作我印象很深”。

在一次课上,黄老师讲述了聋人就医的难处。他说聋人一般很少上医院,尤其老年聋人沟通很困难。“虽然黄老师轻描淡写地说了这样一个社会现实,我看着看着鼻子就特别酸”,黄老师最后用手语总结的:“聋人、看病、难”对永芳触动很大,课间她去找黄老师,在本子上写道,“你们需要志愿者吗?”黄老师回答说:“你是想帮助聋人吗?你叫什么名字?”,“梁永芳”,这是永芳和黄老师的第一次对话,从此,黄老师便常带永芳去思明区的聋人聚会,认识更多聋人。

黄老师常告诉永芳不同地区的手语不一样的打法、原因,还会“发很长的消息告诉我手语界的新鲜事”,永芳说,“是他带我进入了这个无声却精彩的世界,他待我像家人一般,我真的很感恩”。

梁永芳的手语

信仰带来福音

研二上学期,永芳到阿姆斯特丹大学交换学习,在交换期间,她开始信仰基督教,回国接触手语后,她开始觉得“身上负担很重”,“我认为聋人和我们一样需要福音,需要知道真理是什么,他们听不到赞美诗、听不到讲道,所以我想去学手语让更多聋人知道福音”。偶然地她发现黄老师也是基督徒,于是黄老师便开始带她参加聋人团契的聚会。“主日讲道还有一个听人基督徒做手语翻译,让我可以去学习。就这样我每周两次和十几个聋人弟兄姐妹聚会,查经分享聊天,中国大部分做手语的都是基督徒背景,聋人中基督徒的比例也比较大,我真的特别感恩”。

刚开始接触聋人时,对永芳来说最困难的就是语言,每个聋人的手语有自己的风格,加上教育背景不同,要完全理解一个刚认识的人的手语是很困难的,“但是有黄老师和另外一位本来就在教会的听人弟兄的帮助,慢慢变得顺利,虽然开始我的手语很差,但真诚的心是最重要的”。

除了每两周一次的教会聚会,永芳还会参加厦门地区聋人群体举办的活动也会到全国其他地方参加聋人活动,“聋人群体其实很小,现在厦门地区聋人圈子里的朋友渐渐我基本上都认识了”。

“尊重聋人,走进聋人的世界”

近几年许多学校都开始建立手语社团,永芳觉得这是好事,但是她也看到其中的不足“很多人都是离开聋人这个群体学习手语的,如果没有一颗真正想走进聋人群体的心,但都觉得自己在做好事,反而会培养骄傲。”

在欧美发达国家医院、学校、法庭等公共场所都有职业的手语翻译员。“这是中国望尘莫及的,更是应该学习的。国内大部分都认为手语是聋人因为不能说话才用的,甚至都认为这个是低等的,很多聋人也受到听人的排挤”。

而在中国,手语还面临“规范化”的问题。“现在上面的领导(全部都是听人)对手语本身了解很少,不问聋人的意见,认为手语需要很多指拼和文法,他们想排除自然手语,自己闭门造车制定中国‘标准’手语,这是很不合理的”,永芳说尤其对年轻聋人来说,在特殊教育学校上课的老师都是用这种文法手语(根据口语顺序来的手语),渐渐地他们对自身的手语会有误解,甚至也开始打起这种文法手语,看不懂老一辈的自然手语。

永芳的朋友,老师,家人都很支持她的手语学习,她的朋友郑昕磊说:“她是真的很喜欢手语,做事做的最多的,真正跟聋人在一起的”,而永芳也在影响着身边的朋友一起了解手语,了解聋人,“虽然我力量很小,但是至少已经让很多本不知道的人有个渠道了解,我觉得很高兴”。现在,永芳也在考虑出国继续攻读手语翻译方面的博士,但是无论以后是从事什么职业,永芳说“我都会坚持学习发展手语”。

注:本文为传媒生力军参赛作品,不代表本网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传媒生力军优秀参赛作品
传媒生力军优秀参赛作品

“传媒生力军”2014全球新媒体创作邀请赛首次进入中国,来自人大、中传、复旦、暨大、厦大、川大六所知名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生力军,将在“荷兰在线”这个国际媒体平台进行一场梦想与实力的终极PK。大赛分初赛和决赛,贯穿2014全年,优秀作品将在网站及各社交媒体平台陆续刊登,敬请关注。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