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实习生们的暑假

【传媒生力军】媒体实习生们的暑假

参赛学校:复旦大学

学生:郑生竹  指导老师:曹晋

暑期结束了,迎接新生入学的横幅在校园里随处可见,高校里的实习生们也陆续返校了。而韩跃飞还没有结束他的实习,整个暑假他都在上海一家财经媒体实习。

没有抱怨,是行业的规则

“没有抱怨,是行业的规则,媒体的薪酬是按照基本工资和稿酬,如果实习生有工资可能会分摊了老师的利益”,韩跃飞认为媒体实习一般都没有工资和补贴,这还与它的培养方式有关,“是师傅传帮带的性质,不像在其他企业去实习的话,是作为劳力市场中的一员”。

一直以来,业界多有高校新闻教育与实践脱节的批评声音,暑期媒体实习为身居象牙塔里的新闻学子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业界的窗口,但是各地的媒体实习资源又是极度不均衡,一些人会选择异地实习。

张慧敏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汉)新闻专业的大二学生,拖亲朋关系,得以有机会到央视(北京)来实习。她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到媒体实习都没有工资和补贴,“到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媒体实习没有补贴,但是如果到地方媒体,例如黄冈电视台,是有实习补贴的。”张慧敏认为地方一些小媒体用补贴来吸引实习生,而较好一些媒体的实习生却又是供过于求,“有时一个老师带8个实习生,根本带不过来,更谈不上有实习补贴了”。

在新浪网(北京)实习的程清清,每天的实习工作是将传统媒体上的新闻重拟标题后转载到网站,每天早上她要挤一个多小时的地铁才能到公司,但还好每天有50元的补贴。

媒体实习生们的暑假
 

新闻理想

韩跃飞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由于不安于过去为领导写报告的那种“蝇营狗苟的这种生活”,在毕业工作三年后,他报考了复旦大学财经新闻专业的研究生,“这个行业还是比较适合我吧,比较自由,时间不像朝九晚五那样,新闻工作还是有一定理想的东西”。

何为“新闻理想”,翻阅任何一本新闻教材,都没有对此作出严格的定义,然而不论是业界还是学界,这个词却常挂嘴边,韩跃飞他们也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追求新闻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张慧敏用一句简单明了的话概括了。而韩跃飞却对此谈了很多,他把新闻理想理解成一种生活的理想,一种生活的乐趣,从事新闻行业“不是蝇营狗苟、细枝末节,而是给你一种通观全局、参与社会的感觉,这是一种作为公民的理想吧”。

程清清在中国传媒大学读英语专业,在大二的时候辅修了新闻专业,她把新闻理想理解成“把事实真相带给大众,因为很多东西都是掩盖的,让掩盖的真相浮出水面”,这与新闻教材中“新闻是新近事实的报道”的定义很接近。

我写了5000

暑假两个月的集中实习,张慧敏很有感受,“写了5000字,实习让我思考了一对矛盾:媒体人的正义感与理性选题之间的平衡”。张慧敏所在的栏目是一档人物专访的周播节目,每天会接到很多的节目热线,但大多是反映问题的访民,“第一次接的电话是一个年轻人反映村长占地,我明显感到他是非常无奈,走投无路,感觉他是打了无数个电话,终于被我接到了,满怀期待和欣喜的心情,期待我们能够替他做主”。

她告诉笔者,像这样的电话太多了,但是她认为作为一家国家级的媒体,“不可能都包揽这些,需要那种有广泛社会意义的选题,需要更长远的价值”。张慧敏对此也感到纠结和无奈,“把你当做一根救命稻草,当时内心还是很纠结的,但是后来自己领悟到央视这种媒体担负的责任、选题该是什么样的”。

韩跃飞在21世纪经济报道实习的两个月,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锻炼了快速学习的能力,他也认为这是成为一个优秀记者最重要的素质,“其实很多东西他们(记者)也没有涉猎,但是他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材料吸收了,写出东西”。

而在门户网站实习的程清清告诉笔者,虽然学习了如何在转载时拟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和锻炼了自己提取信息的能力,但她认为自己“没有太大收获,与当初我理想的有差距”,她打算将来更多地会到传统大媒体里实习。

注:本文为传媒生力军参赛作品,不代表本网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荷兰在线footer

传媒生力军优秀参赛作品
传媒生力军优秀参赛作品

“传媒生力军”2014全球新媒体创作邀请赛首次进入中国,来自人大、中传、复旦、暨大、厦大、川大六所知名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生力军,将在“荷兰在线”这个国际媒体平台进行一场梦想与实力的终极PK。大赛分初赛和决赛,贯穿2014全年,优秀作品将在网站及各社交媒体平台陆续刊登,敬请关注。

扫码分享给微信好友